乙肝檢查項目是乙肝DNA,乙肝五項定量,肝功能等。
乙肝的檢查項目包括乙肝DNA,乙肝五項定量、肝功能、甲胎蛋白、血常規等,腹部彩超以及其他這些指標。在對乙肝病毒攜帶者進行定期隨訪時,需要對上述指標進行部分檢測。在肝臟功能恢復正常,健康乙肝病毒攜帶者,至少應每隔三至六個月接受一次以上的檢查。對于已經感染病毒的乙肝病人,應該每隔半年做一次檢測,這樣才能夠了解自己體內是否還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若為乙肝,則需每隔3個月或更少時間復查一次,具體隨訪時間,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制訂,必須從實際出發。另外還有肝功能化驗以及血清學等指標,都應該做全面細致地觀察和檢測。
乙肝檢查項目,包括乙肝五項,乙肝DNA定量,肝功能。乙肝五項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體,乙肝e抗原,乙肝e抗體和乙肝核心抗體五項。乙肝五項主要用來判斷有無感染乙肝,體內是否具有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抗體。
乙肝檢查會進行乙肝兩對半檢測,也稱乙肝五項,如果第一項表面抗原陽性,第三項e抗原陽性,第五項核心抗體陽性,即大三陽,病毒復制比較活躍。如果第一項表面抗原陽性,第四項e抗體陽性,再加上核心抗體陽性,屬于小三陽,病毒復制不算特別活躍,要情況再分析。
乙肝檢查的直接項目有兩種,一種是抽血化驗乙肝兩對半,也稱為乙肝五項,常用來診斷乙肝和判斷大三陽和小三陽。第二種是抽血化驗乙肝病毒DNA,來判斷是否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
乙肝檢查項目有血清學檢查:在臨床上最常用的是肝功能里面的兩項轉氨酶指標,轉氨酶是反映肝細胞損傷的非常敏感的指標。除轉氨酶以外,還有膽紅素和白蛋白;影像學檢查:包括肝臟的彩超、CT、核磁共振,可以評價肝臟的炎癥程度和肝臟的形態變化。現在比較新的檢查叫肝臟硬度檢測,也叫肝臟瞬時彈性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