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主要是以血糖增高為主的代謝綜合征。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自身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導致的,所以臨床上必須用胰島素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以胰島素抵抗或者是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口服藥物可以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病。
人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血糖濃度升高,葡萄糖從尿液中大量排出,出現酗酒、多尿、多食、消瘦、眩暈、乏力等癥狀。這導致全身出現嚴重的急性并發癥和各種慢性并發癥,導致失明、偏癱、截肢等障礙,影響生活質量,威脅人們的健康。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包括糖尿病腎病、眼病、神經病、發病、心臟、大腦、大血管疾病等,早期沒有明顯的感覺,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
糖尿病人腳痛首先要檢查是不是皮膚破潰引起的,要看腳部的皮膚是否完好,如果足部的皮膚完好,需要做一些檢查,看看有沒有糖尿病神經病變和糖尿病血管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由于血糖控制不到位或病史較長所引起的神經病變,一旦出現神經病變,則會影響感覺神經,引起疼痛、麻木、感覺異常等,糖尿病的血管病變則是由于血糖高所引起的血管斑塊等。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藥物使用不當、濫用其他影響糖代謝的藥物、飲食減少或吸收不良、活動不當等。此外,糖尿病患者精神狀態差,焦慮、煩躁、憂郁時,腦組織活動增加,糖量增加,空腹飲酒也有可能導致低血糖。血糖低于3.9mmol/L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上述癥狀,屬于低血糖。低血糖的原因有以下幾種,一種是過量的降糖藥物,如胰島素劑量過高,或者口服藥物需要減量。還有一種是飲食結構不合理,比如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含量較少,會導致下一餐前血糖偏低。
糖尿病心肌缺血主要是血糖紊亂造成的。
如果出現了心肌缺血,通常要根據病歷來判斷,糖尿病的病程通常在五年以上,或患有糖尿病的時間不到五年,但如果長時期的血糖不能達到標準,則會出現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其中以糖尿病周邊血管病變最為嚴重。糖尿病周邊血管疾病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使其血液供血不足,因此,如果發生了心肌缺血,首先要考慮到糖尿病的周邊血管疾病,此時患者要采取的措施就是通過改善血液循環來進行營養心肌梗的治療,不過這些都要建立在對血糖的有效調控上。
糖尿病人出現低血壓時,主要與飲水過少、并發自主神經損傷等因素有關。
1、飲水過少:如果病人水喝得少,或者是大量出汗,沒有給病人充足的水分,造成血液循環血容量不足,就會出現血壓低的癥狀。
2、并發自主神經損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會引起自主神經的損傷。自主神經損害會導致血壓不穩定,主要是由于久坐或仰臥后,突然站立而造成的體位性低血壓,同時還會伴有頭暈、雙眼發黑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