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通常有破潰、流膿等常見的早期癥狀。
糖尿病足是一種在臨床上極為常見的并發癥,糖尿病足可能會導致足部出現破潰、流膿、流水、傷口不愈合等癥狀,從而導致足部感染、潰爛,患者還可能出現間歇性跛行和靜息性疼痛,甚至有截肢的風險。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盡可能的避免患有糖尿病足,因此要及早進行糖尿病足的防治,要戒煙、控制血糖,遵醫囑服用營養神經類、擴血管類藥物。
糖尿病足最典型的癥狀是足部發黑起水泡,潰瘍,潰爛,如果是足部發黑就要加大對糖尿病的治療力度出現潰瘍的現象,就要積極的清創換藥。一旦發生潰爛,則要考慮手術治療,如果潰爛不斷上行則當機立斷,應該考慮截肢。糖尿病可以引起足部軟組織糖尿病,可引發血管疾病關節病和神經病變性骨折。
糖尿病足發病機制復雜,在糖尿病病變基礎上發生,糖尿病足早期癥狀主要由足部缺血和神經病變引起,除糖尿病癥狀外,早期足部供血不足,會出現皮膚干燥、肢端發涼、皮膚顏色變暗、汗毛脫落、自覺瘙癢等異常表現,當下肢缺血明顯時,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離后下肢會疼痛乏力,需停止行走,休息后使癥狀緩解才能繼續行走,這是由于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所致。
糖尿病足早期體檢發現下肢供血不足,比如下肢皮膚蒼白,下肢下垂時呈紫紅色,間歇性跛行,有時患者走路時突然感覺下肢疼痛難忍,需要跛行。休息痛是下肢血管病變進一步發展造成的,不僅在行走時下肢供血不足,休息時下肢也會因為缺血而疼痛,嚴重的時候可能會徹夜難眠,病情進一步惡化,特別是雙腳會出現壞死,傷口久久不愈等。平時的護理主要是避免外傷,注意飲食,避免高糖高熱量的食物。
糖尿病足在血管和神經病變的基礎上并發足潰瘍和感染。
早期糖尿病足有神經血管并發癥的癥狀,如四肢麻木、襪行蟻行感、灼痛、刺痛等。有些患者后期感覺減退甚至疼痛消失,這也是早期癥狀。血管的病變可引起四肢發冷,皮膚溫度降低,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如果足部潰爛,早期癥狀可能是淺表潰瘍,無明顯感染,相對容易治愈。后期可能影響深層軟組織和骨骼,甚至引起潰爛,進而壞疽,甚至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