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出現有腹瀉拉肚子的情況,考慮和糖尿病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主要考慮是有脾胃虛弱有慢性腸炎的情況,做好飲食方面的調理,用藥要謹慎,要按照醫生根據病情所提出的要求,選擇和定時服用中西藥物,勿擅自濫用,老年人的用藥量比一般人稍低一些。
指導意見:根據你所說情況,最好是排除一下是否是缺鈣的問題。可以服用葡萄糖酸鈣片
(1)中醫辨證論治
①濕熱中阻
【主癥】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色黃褐或帶粘液,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治則】清熱利濕
【方藥】葛根芩連湯加減:葛根10g,黃芩10g,黃連6g,甘草6g,藿香10g ,佩蘭10g,苡仁30g。
②肝脾不和
【主癥】瀉前不痛,瀉下挾有不化食物,瀉后痛不減或重,每遇情志不暢而誘發,胸脘脹悶或竄痛,飲食不振,吞酸噯氣,矢氣,舌質淡,少苔,脈弦。
【治則】疏肝健脾止瀉
【方藥】痛瀉要方加減:白術15g,白芍12g,陳皮10g,防風6g。
③脾虛濕盛
【主癥】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明顯增多,神倦乏力,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則】健脾益氣 利濕止瀉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人參10g,白術15g,山藥30g,茯苓15g,桔梗6g ,砂仁10g,白扁豆15g,苡仁3g,蓮子肉15g,陳皮10g。
④脾腎陽虛
【主癥】黎明之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瀉后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則】溫補脾腎 固澀止瀉
【方藥】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黨參15g,干姜6g,白術15g,炙甘草6g,補骨脂10g,肉豆蔻15g,吳茱萸10g,五味子10g。
(2)針灸治療
主穴:脾俞、腎俞、胰俞、足三里。配穴:天樞、關元、中脘等,手法用補法,每次留針15 ~3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上海醫科大學報道,針刺脾俞、腎俞、胰俞、足三里等穴,可使腹瀉于3~5日內停止,較其他藥物治療更有效。
(3)按摩療法
患者雙手輪流在中脘穴、神闕穴、天樞穴推、拿、揉、按約10分鐘,右手中指在長強穴揉按一分鐘。
眼底出血不是一種獨立的眼病,而是許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特征.常見于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及腎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目前,西醫對本病的治療主要采用激光療法,纖溶劑,抗血小板凝聚劑等方法治療.在臨床上有一定的效果,這些可以治療已經存在的新生血管和控制病情,但不能阻止新的新生血管的形成,對瘀血的進一步吸收,恢復視力,預防病情反復發作,遠不如中醫藥理想,可以在采用激光及西藥的同時,以及在病情恢復的過程中,爭取更多的機會運用中藥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病情分析: 一般考慮胃腸功能紊亂癥狀,可能潛在腸炎,建議口服補裨益腸丸+賽庚啶片+氧氟沙星膠囊聯合調理治療,
意見建議:治療期避免辛辣酸涼飲食,多飲水,合理休息,再觀察,一般1周癥狀可以緩解
問題分析:你好,根據你的描述,考慮你這是糖尿病并發癥的情況,最好是到眼科檢查一下,必要時手術治療或者激光治療。
意見建議:建議你平時少吃含淀粉多的食物,可以多吃些豆制品,需要使用胰島素控制好血糖,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