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是由于支氣管、肺組織、肺的動脈血管出現了嚴重的病變,導致肺動脈壓力升高而導致的心臟病。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呼吸不暢、胸悶等,后期以下肢浮腫、頸部靜脈充盈為主,嚴重者胸腔胸片有液面,心包有液體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腦供血不足、肺性腦病等并發癥都會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預后也會很差,需要及時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肺心病又稱肺源性心臟病,它主要由支氣管肺組織及肺動脈血管病變引起肺動脈高壓而引起右心室肥大、擴張,并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肺心病病人的具體臨床癥狀因其分型而異,臨床表現癥狀亦不相同。
通常肺心病的肺功能處于代償期,所表現出的臨床表現通常表現為長期反復發作的咳嗽、咳痰、氣急,活動度大之后心悸、呼吸困難、疲乏無力等,勞動耐力的降低和活動之后,上述癥狀可顯著惡化的臨床表現。體檢中可發現肺氣腫征明顯,聽呼吸音癥狀減弱。與此同時,部分病人在存在心里衰竭的情況下還可存在下肢浮腫,尤其是午后,浮腫較為集中,至次日上午,下肢腫脹,癥狀通常會顯著消失。
因此對于臨床緩解期肺心病患者來說,其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述。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后期可發生心功能及呼吸功能衰竭,以呼吸困難加劇為特征,尤以夜間多見。
患者也可能會常出現頭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癥狀,半日困倦,甚則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肺性腦病、右心功能衰竭、氣促較明顯、心悸、食欲減退、脹滿惡心。
因為是慢性病,患者可能需要長期使用藥物治療,控制病情,避免疾病突然發作。
肺源性心臟病晚期癥狀有呼吸困難、食欲不振等。
肺源性心臟病是由支氣管肺疾病引起的肺動脈高壓,進而導致右心室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肺心病晚期會出現肺、心功能失代償期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夜間加重,常伴有頭疼,失眠,食欲下降,還有肺性腦病,表現為表情淡漠,精神恍惚等肺性腦病,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食欲不振、腹脹、惡心、下肢水腫、心率加快。
一般情況下,肺心病可能會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活動后心悸、勞動耐力下降等癥狀,具體癥狀要根據病情來定。具體分析如下:
1.急性肺心病:起病急,可有胸痛、呼吸困難等表現,可伴窒息感,病情重的患者,還可出現煩躁、神志障礙、暈厥、發紺甚至休克。
2.慢性肺心病:病情進展較緩,主要癥狀為咳嗽、咳痰、乏力、氣促、活動后心悸、勞動耐力下降,少數患者可有胸痛和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