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應該通過一般治療、藥物、手術等方式進行治療。
1.一般治療:患者急性期臥床休息,保持環境安靜。減少探視,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慮。對有呼吸困難和血氧飽和度降低者,最初幾日間斷或持續通過鼻管面罩吸氧。
2.藥物:靜脈注射或口服利多卡因、普魯卡因胺、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美托洛爾、洋地黃制劑或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藥物,以消除和預防心律失常的發生。
3.手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是指醫生在患者已經堵塞的血管中介入特制的支架或球囊,利用支架或擴張后的球囊將已經脫落的斑塊支起,重新使其穩定的手術治療方法。
得了心肌梗死治療的方法有:直流電同步電轉復治療,對心室率快、藥物治療無效而影響血液動力學者,應直流電同步電轉復。合并治療,肺水腫時應吸氧,靜脈注射。藥物反應不佳時應在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術支持下行直接PCI,若冠狀動脈造影病變不適于PCI,應考慮急診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心肌梗死常用的治療方法有直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溶栓治療,藥物治療,抗心律失常等。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并加強入院前的處理。
得了心肌梗死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無并發癥者急性期絕對臥床1-3天,吸氧,持續心電監護,觀察心率、心律變化及血壓和呼吸,低血壓、休克患者必要時監測肺毛楔入壓和靜脈壓。溶栓治療,若患者無溶栓治療禁忌證,對發病12小時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進行溶栓治療,靜脈注射給藥。
對于心肌梗塞,可以通過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聚的藥物進行治療,也可以選擇用他汀類、β阻滯劑等進行積極的治療。
如果有心律不齊,可以在醫師的建議下服用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如果發生了心臟性休克,可以使用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阿拉明進行靜脈點滴。如果有必要,可以進行溶栓治療、直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等。在急性期也要注意多臥床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