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表現通常為心悸、呼吸困難等。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由支氣管-肺組織、肺血管及胸廓等部位病變而引起肺動脈高壓,繼而發生右心室病變的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由于肺和心臟功能的衰竭,通常會出現心悸、呼吸困難、耐力下降、發紺等情況。建議患者出現癥狀后及時就診,通常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發展。
肺源性心臟病多以活動后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特征。但急慢性肺心病的具體癥狀會有所差異。
急性肺心病起病急驟,重者可迅速死亡。而慢性肺心病發展緩慢,臨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癥狀和體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現的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器官受累的征象,經常為急性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出現,急性發作次數越多,心肺功能損害越重。
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
心臟病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心悸、胸悶、胸痛、乏力、呼吸困難等。種類包括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貧血性心臟病、擴張性心肌病。可以通過心電圖、胸片、心臟電生理檢查、心臟彩超檢查進行確診。
心臟病的臨床表現是心悸、心絞痛、呼吸困難、發紺、咳嗽、咯血、胸痛或胸部不適,水腫、少尿、暈厥等。體征有心臟增大、心前區搏動、心前區震顫、異常心音、心臟雜音、心律失常、脈搏異常等。
甲減性心臟病主要表現為心率慢、血壓低、心包積液等。具體來講,該類機體代謝低下,全身各個器官需求下降,心輸出量減少,外周阻力增加,導致心率過慢,心肌收縮力下降。心功能下降,血壓容易下降,但因為血管阻力增加,也會引起高血壓。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展緩慢,臨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種癥狀和體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現的肺、心功能不全以及其他器官受損的征象,往往表現是急性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出現,肺、心功能不全亦隨之進一步惡化,急性發作次數愈多,肺、心功能損害亦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