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搏偏弱常見于動脈彈性下降,心輸出量偏低以及動脈位置偏深等因素。如果病人出現嚴重的動脈硬化或者合并動脈炎等導致動脈狹窄的疾病,容易由于血管彈性下降導致脈搏偏弱。如果病人合并明顯心臟疾病,心臟輸出能力下降,容易導致動力型的脈搏偏弱。如果病人體型肥胖或者先天性的動脈位置偏深,則不容易在體表觸及動脈搏動,導致脈搏水平偏弱。遇到脈搏偏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明確病因。
脈搏弱可以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對于生理性的脈搏弱來說常見的是運動員、職業運動員,他們的脈搏比正常人要低,是由于長期鍛煉的結果。也可能是由于病理性原因,如:貧血、心臟衰竭、動脈粥樣硬化、心肌勞損、冠心病、心肌缺血、低血壓等。
在人體的正常狀態下,一個健康人的心跳會比較慢。
以專業的選手為例,此類人群的心率要低于普通人,這是因為經常的訓練,會導致呼吸會變得更加的持久,而且力量也會變得更加的強大。如果患者經常運動,那心跳會很慢,這并不奇怪。另外,女人的生理功能通常會比男性要快一些。低血壓病人的心跳低于正常人,而貧血癥病人的心跳則略低于正常人。如果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要及時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
頭暈眼花、站立不穩、脈搏弱可能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頸椎病等原因導致的。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此病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常見的心血管系統疾病,常表現為胸痛、心悸、呼吸急促等,可能會導致頭暈眼花、站立不穩、脈搏弱。
2.頸椎病:頸椎病是因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可能會刺激或壓迫頸部神經根,從而導致頭暈眼花、站立不穩、脈搏弱,可以通過針灸、超短波療法、超聲波療法等物理方法進行治療。
脈搏和心率是平等的,脈搏低,心率同樣也會低。引起脈搏或者心率低的原因有很多,生理性的比如貧血、營養不良以及情緒低落、長期睡眠不足、熬夜等,造成體質的虛弱;病理性的有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心肌病、惡性腫瘤等,都會造成脈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