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超過37.3℃,就屬于發熱。37.9℃是屬于低燒的癥狀,可能與呼吸道感染或者體內熱量過多、熱邪瘀積有關。在額頭貼退熱貼或者放置冷毛巾,以及配合酒精擦洗腋窩、腹股溝等部位來幫助散熱。低燒期間還需要注意控制飲食,避免暴飲暴食。
發燒值發熱。寶寶37.5度需要根據檢查部位藍判斷是否屬于發熱。
肛門的溫度一般在36,5-37.7℃之間。舌下的溫度一般在36.3~37.2℃之間。腋下的溫度一般在36-37℃之間。如果寶寶在舌下或者腋下都有體溫,那就是發燒了。肛門溫度是正常的,要時刻關注身體的變化,發熱要及時進行物理降溫。尋找引起寶寶發熱的根源,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7.5℃以上屬于發燒,所以小孩37.4℃不算發燒,具體分析如下:
兒童精神狀態、食欲、睡眠、玩耍、互動等方面均良好,不需要特別治療。一般可以多喝一些溫熱的水,或者多吃一些稀粥和熱面,注意保持水分的攝入,同時要注意不要穿衣服、被褥等。在觀察期間,如果體溫持續上升,比如超過38.5度,可以適當服用退熱的藥物。要及時到醫院就醫,然后再對癥治療。
37.8攝氏度算發熱,一般體溫在36.0—37.2攝氏度之間屬于正常體溫。體溫超過37.2—38.5攝氏度以下,屬于低熱;體溫在38.5—40攝氏度屬于中等發熱,體溫超過40攝氏度,屬于高熱。對于低熱,一般使用物理降溫,可以使用冰塊冷敷,溫水擦拭額頭、雙側腋窩、手心、腳心等位置,貼退熱貼等都可以進行降溫。
腋下體溫超過37.3度就可以診斷為發熱,38度可以診斷為中度發熱,可以服用藥物,也可以物理降溫的方式為主,要看孩子的具體癥狀,身體發熱出汗或者是寒戰必須服用藥物。如果癥狀比較輕,可以物理降溫的方式為主,應用溫水洗腳,也可以用溫水擦拭身體,注意多喝水,能夠促進發汗排尿,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要監測一次體溫,觀察一下變化,如果溫度過高,需要到醫院就醫。
物理降溫適用于高熱而循環良好的寶寶,發燒時的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常用的流質有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及各種鮮果汁等。夏季喝些綠豆湯(加少量糖),既清涼解暑又有利于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