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分布寬度,反映血小板容積大小的離散度,用所測單個血小板容積大小的變異系數CV%表示。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懸殊,見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細胞貧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綜合征、血栓性疾病等。正常范圍0.155~0.18檢查介紹血小板分布寬度是反映血液內血小板比容變異的參數,血小板分布寬度若在正常范圍內提示血小板比容均一性。
正常范圍0.155-0.18,若血小板分布寬度減少,見于急性肺淋巴細胞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脾切除術后,巨大血小板綜合征,血栓性疾病等,血小板高了容易引起血栓性疾病。
一般情況下,側腦室寬度正常值是寬10mm,平均7mm。具體分析如下:
如果側腦室體寬超過10mm,則稱為側腦室體寬。懷孕期間B超可以檢測到孩子的腦部的發展情況。如果一側腦室變寬,則提示胎兒的腦部生長異常,腦脊液分泌過多,出現了腦水腫的情況,要經常做相關的體檢,如果出現側腦室繼續變寬,則應及時停止懷孕。
在安靜狀態下,血壓的正常值收縮壓在90-139mmHg,舒張壓在60-89mmHg。
血壓一般以肱動脈血壓為標準。偶爾血壓偏高或偏低,自身無不適癥狀,只需要進行復測血壓。血壓可以判斷心臟功能與外周血管的阻力,也可以輔助醫生診斷疾病、觀察病情變化以及判斷治療疾病等。診斷高血壓或者低血壓,一般不能僅通過一次測量結果下定論,需要多次測量,進行綜合判斷。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上肢血壓收縮壓大于或等于140mmHg,舒張壓大于或等于90mmHg,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血壓低于90/60mmHg,則為低血壓。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現身體不適,比如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心血管內科等科室就診。
血脂正常值是2.6mmol/L,具體分析如下:
血脂是由甘油三脂、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組成,隨著人們對疾病的預防、治療和疾病的發展了解的不斷加深,血脂的正常值也會隨之改變。目前,人們更注重的是LDL,LDL低于2.6mmol/L。但冠心病、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低于2.0mmol/L。對于冠心病、腦血管病變的患者,建議血壓在1.6mmol/L以內。控制飲食、適當運動、口服他汀類調脂藥物等是控制血脂下降的有效方法。
血小板分布寬度是和血小板大小有關的指標之一,并不代表血小板的數量和功能,對血小板的數量和功能也沒有影響,因此如果血小板計數是正常的,血小板分布寬度偏低一般是不會有什么癥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