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血紅蛋白含量,就是指外周血中平均每個紅細胞內含有的血紅蛋白量。正常范圍是27-34PG,高于34PG就是平均血紅蛋白含量高,在臨床上,平均血紅蛋白含量高最常見的疾病就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這是一種大細胞性貧血,由于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導致了紅細胞核內DNA合成障礙,細胞核增大,紅細胞體積就增大了,紅細胞內含有的血紅蛋白量增多,就出現了平均血紅蛋白含量偏高的情況。
平均血紅蛋白含量高意思是每個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含量偏高,是不需要特殊治療的,輕微的升高對身體沒有影響,要定期的做好復查的工作,平時要多注意休息,不要過度的勞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
如果血紅蛋白正常,平均血紅細胞血紅蛋白偏高,意義不大。在貧血的患者也就是血紅蛋白降低的患者,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同時分析意義較大。
血紅蛋白含量偏高,意味著紅細胞是個頭大,更加紅的紅細胞。往往出現于巨幼貧或者有病變性質的病理情況。平均血紅蛋白偏高,血紅蛋白是血液紅細胞攜氧成分,升高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大多數輕度升高可見于運動員,高原環境中人群及正常人群,病理性升高可見于血液濃縮,組織灌注不足代償性升高,腫瘤性疾病等。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是指血液通過離心后僅獲取的剩下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比例。如果平均血紅蛋白量低,一般提示低色素性的貧血,如果同時合并血細胞體積偏小,可以定型為小細胞低色素貧血。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偏低,多見于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因此如果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偏低,應該觀察血紅蛋白是否降低,可進一步檢查鐵蛋白,如果鐵蛋白也是降低的,可以確診為缺鐵性貧血。給予補充鐵劑治療之后,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是可以恢復正常的。但是要糾正缺鐵的原因,否則還是會出現貧血,以及血紅蛋白含量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