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是合成血紅素的必需原料,是人體的常見的微量元素之一。血紅素是合成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原料,也是促進b族維生素代謝必不可少的物質。血液中與運鐵蛋白結合的鐵即為血清鐵。
導致血清鐵偏高的常見原因是利用鐵障礙引起的,像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以及慢性鉛中毒導致的。還有釋放鐵過多引起的疾病,像溶血性的貧血、嚴重的肝臟疾病。
血清鐵偏低有可能是因為鐵的攝入不足所致,如果是嬰幼兒、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的婦女,其鐵的需求量大,如果沒有補充充足的蛋類、肉類等含鐵量較高的食物,則容易造成缺鐵。
造成血清鐵降低的原因包括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腎功能異常等。進行血清鐵檢查時,如結果提示低于血清鐵的正常范圍,表明轉鐵蛋白與鐵量均減少,診斷為血清鐵降低。
血清鐵蛋白是體內鐵的儲備指標之一,是診斷缺鐵的敏感指標,在肝臟合成。鐵蛋白增高,提示體內儲存鐵增加,如血色性、繼發性鐵負荷過大等。另外還可見鐵蛋白合成增加,如炎癥或感染、惡性疾病、甲亢等。如果組織內鐵蛋白釋放增加如肝壞死、慢性肝病等也可以引起鐵蛋白增加。
鐵蛋白增高:常見于惡性腫瘤,再生障礙性貧血,鐵粒幼紅細胞貧血,慢性溶血性貧血,肝臟病變,心肌梗塞,急性感染,鉛中毒及維生素B6缺乏引起的貧血等。2、鐵蛋白釋放增加:如急性肝炎,肝細胞壞死等,不是說增高就是癌癥,不過還是去醫院再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查,排除心中的疑慮,保持良好的心態,用寬廣的胸懷正視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