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起病隱匿,早期多無癥狀和體征,有上腹痛、不適、腹脹、乏力、消瘦、腹部腫塊、發熱等這些癥狀都是中晚期。肝癌晚期以對癥治療為主,手術切除的病例5年生存率小癌為67.8%,大肝癌為20.2%;非切除的病例5年生存率小肝癌為12.2%,大肝癌為6.0%。可見手術切除治療小肝癌的療效明顯優于大肝癌;非切除治療小肝癌與大肝癌療效相仿。故欲取得好的療效,只有選擇早期手術治療。
所謂靶向治療、就是藥物會針對作用“靶點”起效,而這種靶點就是肝腫瘤。靶向藥物只會對肝腫瘤起效,而不會像化療一樣殺滅正常細胞。作用原理是:靶向藥物會抑制腫瘤生成新的血管、腫瘤沒有了血液供應,也就失去了營養來源、生長速度就會減緩;靶向藥物會加速腫瘤細胞的凋亡。以下病人適合使用靶向藥物:有淋巴結轉移的。血管被腫瘤侵犯的。手術切除物的切緣為陽性的。術后肝癌復發的。術后甲胎蛋白(AFP)較高的。
肝癌分為極早期、早期、中期、晚期和終末期五個階段。不同階段的臨床發展經過及預后均不同。如早期肝癌治療以手術為主,預后較好;中期肝癌以微創手術為主導,如介入治療可以較好地控制病情,預后一般;晚期和終末期肝癌,以支持治療或藥物治療為主,預后較差。
肝癌仍是實體瘤中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肝癌的生長部位影響預后。位于肝包膜下的癌結節,由于持續生長或大量肝內癌結節向肝外生長,可破裂出血進入腹腔。肝癌細胞直接脫落進入腹腔可引起植入轉移,形成多個癌灶,繼而形成腹膜癌,形成惡性腹水。
Ⅰ期肝癌,有黃疸、腹水、惡病質或遠處轉移之一者為Ⅲ期,介于兩者之間的為Ⅱ期。簡明扼要且適用。當然,Ⅱ期的跨度過大、又未能表述與門靜脈癌栓,肝門及腹腔淋巴結轉移等分期要素,與國際抗癌聯盟所發布的TNM分期相去過遠,故確應予以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