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的分期一般分成四期,Ⅰ期是最早的,Ⅳ期是最晚的。Ⅰ期相比Ⅱ期來說長的比較淺,因為腸壁有三層結構,它主要是在前三層的結構里面,都屬于Ⅰ期;Ⅱ期就是腫瘤已經長在腸壁里面比較深了,但是沒有旁邊的淋巴結轉移,它就屬于Ⅱ期;Ⅲ期就是病人有淋巴結轉移;Ⅳ期往往擴散了,這個擴散在醫學上一般是指有遠處的轉移,肺里面有或者肝里面有,哪怕只有一個,它也屬于Ⅳ期。
低位直腸癌指的是腫瘤病灶的位置在肛門5cm以內。大腸分為直腸和結腸,直腸分為上段、中段和下段,下段就是低位直腸。根據腫瘤的位置、大小、性質和分期,可以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對直腸腫瘤的定位,與手術方式、放化療、輔助治療有關,尤其是術后的肛門功能、物理治療、訓練反射等關系密切。治療直腸癌應在多學科團隊的引領下,讓腫瘤既得到抑制,又能夠獲得滿意的保肛的效果。
低位直腸癌的發病率和危害性要比大腸結腸病變嚴重,而且位置越低,預后和治療效果越差,治療后容易造成病人生活質量的下降。患者能夠早診斷早治療就能降低腫瘤的危害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低位直腸癌一般是指位于距離肛門7cm以下的直腸癌。其癥狀表現主要有:大便帶血,一般呈鮮紅色或者暗紅色,位于大便表面之上,一般不與大便混合,大便次數增加,里急后重,總想去解大便,但是每次又解不了多少,或者沒有大便。
低位直腸癌保肛治療就是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這是一種直腸癌的手術方式。直腸癌是一個常見病、多發病,直腸腫瘤一般位于直腸的上中下三段。低位直腸癌是位于直腸腫瘤位于肛緣約五公分左右的腫瘤,只有肛緣距離腫瘤下緣五公分以上,才可以進行確切的保肛手術。把腫瘤切除。
正常的低位直腸癌,需要切除肛門,在腹部進行造瘺解決大便問題。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該病典型的癥狀為大便性狀,以及大便習慣改變,以及里急后重等癥狀,診斷也需要有明確的病理學檢查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