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切除:1、手術切除是治療肝囊腫有效的方法,其關鍵在與吸凈囊液后將大部分囊壁或所有游離的囊壁切除。但手術切除創(chuàng)傷性較大。2、肝穿刺抽液:肝穿刺抽液法指的是在B超指引下,用細針將囊內液體吸出,然后注入無水酒精,以破壞分泌囊液的細胞。
肝囊腫是在肝臟生長過程中的病理表現,具體病因目前還不清楚,類似于人體表面痣、雀斑、疣等的形成,大部分的肝囊腫都不會引起臨床癥狀,也無需特殊處理。認為本病是起源于肝內迷走膽管的一種滯留性囊腫,屬于先天性發(fā)育異常,肝囊腫生長緩慢,多數病人無明顯癥狀,僅在體檢時被偶然發(fā)現,巨大的肝囊腫可出現明顯的壓迫癥狀。若合并感染,可出現畏寒、發(fā)熱、腹痛等類似肝膿腫的癥狀。
囊腫是由一些上皮細胞排列組成的閉合性的腔隙。里面含有囊液,成分主要是水,所以肝囊腫生長的比較緩慢。絕大多數的病人是沒有癥狀的,往往是在體檢行彩超時發(fā)現。先天性的囊腫生長得非常的慢,可能是終生都沒有癥狀,定期復查就可以了。
是由于肝內膽管胚胎發(fā)育障礙所致,也有一部分是臟器退行性病變所導致的。如果囊腫小于5cm,位于肝臟深部,沒有明顯的癥狀,沒有出血等問題可以不治療,定期超聲觀察就行。如果囊腫大于5cm,位于肝臟表面,有脹痛感等癥狀,可以考慮超聲引導下介入穿刺,抽液。
肝囊腫是最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是先天性、非遺傳性肝內囊性病變,大體可分為寄生蟲性和非寄生蟲性兩類。寄生蟲性肝囊腫以肝蟲病為多見,非寄生蟲性肝囊腫又可分為先天性、創(chuàng)傷性、炎癥性和腫瘤性囊腫。臨床上90%以上見到的都是先天性肝囊腫,是由于胚胎時期肝內膽管或淋巴管發(fā)育異常造成的。
在中醫(yī)學上,肝囊腫屬癥瘕、積聚的范疇,病程較長,多因肝郁氣滯,濕濁蟲積日久,導致氣滯血瘀。如果是直徑5cm并出現壓迫癥狀,是需要采取超聲引導下穿刺抽液的方式進行治療的。對于反復復發(fā)是需要反復抽液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