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肝膽脾胰檢查如下:
可分為腹部體檢、血液學檢查和放射學檢查,這些是肝、膽、胰、脾的檢查項目。胃部的體格檢查主要包括視、聽、叩、觸等,主要是對胃部的各項器官進行初步的檢查,判斷有無相關的臨床表現和體征。血液學的檢測包括肝功能、淀粉酶、血常規、肝、膽、胰、脾功能。也可以做B超、CT、磁共振、肝、膽、胰、脾的影像學分析。
目前對于肝膽胰脾的綜合性檢查主要是包括血常規、病毒相關檢查、腫瘤標志物、肝功能檢查、肝膽胰脾影像學包括彩超、CT和磁共振。其中血常規、病毒相關檢查、腫瘤標志物和肝功能檢查需要通過抽取靜脈血2-5ml進行進一步化驗。而肝膽胰脾的影像學需要在空腹下進行檢查。
肝膽脾胰彩超,臨床上一般稱為上腹部的彩超,主要檢查肝臟、膽囊、脾臟、胰腺;腹膜腔有沒有相關性的疾病,例如有沒有肝臟的占位性病變、脂肪肝的情況;另外膽囊有沒有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的情況。對于脾臟,可以發現脾臟有無增大、血管瘤的可能。對于腹膜腔的探查,如果有腹膜腔的積液,或者是腹膜腔的其他占位性病變,經過上腹部彩超也可以做出初步的篩查。
超聲檢查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腹部超聲檢查包括消化系統超聲檢查,泌尿系統超聲檢查,還有婦科超聲檢查。可以看到人體內臟各種切面圖形。對肝,脾,膽囊,胰腺,腎及膀胱的多種病變能及時獲得早期診斷。所以腹部檢查肝膽胰脾腎彩超準確率是比較高的。
肝膽檢查是肝膽脾胰腎彩超。經過肝膽脾胰腎的彩超檢查,多可發現患者肝臟,或者膽囊內的疾病或者病變。如患者發現肝臟的占位性病變,需要進一步查上腹部的增強CT或者核磁檢查,看患者肝臟占位的性質以及良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