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骨折后做核磁共振能檢查骨折具體情況、并發癥情況等,具體內容如下:
1.骨折具體情況:骨折后做核磁共振能較為清晰地明確骨折具體情況,有助于確定是否存在骨折的情況,有助于明確骨折的形態、移位等情況。
2.并發癥情況:骨折后做核磁共振能夠判斷骨折處周圍肌肉是否存在損傷、肌腱是否斷裂、韌帶是否撕裂、內臟是否有損傷等,也可以觀察到血管、神經、脊髓、腦組織等軟組織的情況,因此,骨折后做核磁共振有助于明確骨折后的并發癥情況。
可以檢查出骨折,對高密度的骨骼有著較高的分辨力,神經系統的病變如腫瘤,梗死,出血,變性,先天畸形,心臟大血管的病變,肺內縱膈的病變,特別是脊髓脊椎的病變如脊椎的腫瘤,萎縮,變性,外傷椎間盤病變。
一般情況下,骨折檢查做CT好還是核磁共振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1.CT好:患者骨折后,通常需要了解骨折端的移位情況或骨碎塊的情況,在這種時候,一般CT檢查更能夠幫助患者和醫生了解情況。
2.核磁共振好:但如果患者骨折檢查,還要檢查是否有神經或脊髓的壓迫、損傷等情況的時候,則核磁共振比較好,能夠檢查出具體的情況。
骨折可以使用磁共振檢查。磁共振成像檢查,由于對軟組織滑膜、血管、神經、肌肉、肌腱、韌帶、和透明軟骨的分辨率高,用于滑膜、血管和肌肉、筋膜的炎癥、滑膜囊腫和透明軟骨變性、剝脫及骨糜爛破壞與缺血性壞死、頸椎和髓核病變、膝關節半月板和十字韌帶損傷、類風濕的神經并發癥及骨髓炎等的臨床檢查。所以如果出現骨折也是可以采用磁共振進行檢查的。
骨折復查通常做x光片、ct檢查等檢查。
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骨折患者在進行復查時,一般都是做x光片、ct檢查等項目,以明確骨折斷端的恢復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靠近關節周圍的骨折,或者僅通過X片不能確定患者骨骼的康復情況,則可以考慮做CT及三維重建檢查。在恢復期間,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度的功能鍛煉,保護肌肉關節的功能。
前臂直尺試驗是檢查colles骨折的主要檢查方法。Colles骨折是指橈骨下端的骨松質骨折。骨折發生在橈骨下端2~3厘米范圍內的,為最經常發生的骨折之一,要多注意休息,不要過于勞累,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