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可以治療膽囊息肉,中醫治療膽囊息肉,首先認為膽囊息肉病位主要在膽,與肝、脾、胃是密切相關,不可分割。臨床認為主要與氣滯血瘀、肝膽失疏泄等相關,所以治療主要分為實證和虛證兩方面。
膽囊里面的息肉大者可能會癌變,異常增生的病變,多責之于痰濕壅盛,而脾虛是痰濕為勝的基礎,應加強鍛煉,多食健脾的食物,以及相關藥物,注重生活起居的調節,以及情志因素的調節,在某些疾病其實生活調節為主而藥物治療為輔的。
一般小于一厘米的膽囊息肉是不需要處理的,半年復查一次膽囊彩超。大于一厘米的膽囊息肉,應該切除膽囊,不必擔心,就是息肉大于一厘米,大部分也都是良性的。這個是有可能增大、影響消化功能等,嚴重者可能惡變的。如果有增大或者惡心、嘔吐、疼痛等,需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
乙肝一般不會導致膽囊息肉。
一般來說,乙肝并不能引起膽囊息肉,這兩種病之間并無直接聯系。臨床中乙肝若久治不愈,可發生肝癌或肝硬化,患者需定期復查肝臟彩超或肝功能。一旦有了慢性肝病,那么就必須及時去醫院就醫治療。提示患者需堅持抗病毒,可口服干擾素或核苷類藥物,那么當肝癌被查出后,必須馬上采取手術切除,才能得到根治。
患有膽囊息肉會出現右上腹部的疼痛,有的時候疼痛的性質為隱痛,有的時候疼痛的性質為脹痛,而且有一部分甚至還會出現右側肩背部的放射性疼痛。另外,還有一部分會出現惡心、嘔吐、黃疸、黑便等癥狀,出現最后一種情況要及時去治療。
有規律的進食可以防止膽囊息肉生長。未進食時膽囊中充滿了膽汁,膽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膽汁變濃,此時膽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膽汁的粘稠度亦增加,形成膽泥。如果進食,當食物進入十二指腸時反應性地分泌膽囊收縮激素,使膽囊收縮,這時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膽泥的膽汁被排出到達腸道內,可以防止膽囊息肉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