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大多數是長時間重體力勞動和便秘造成的,主要表現為肛門口有腸粘膜脫出,應該是沿著肛門口成一圈。直腸脫垂病人飲食宜清淡,容易消化,少渣滓,以免排糞次數增多。有習慣性便秘或排糞不暢的病人,平時要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保持糞便柔軟,排便時不要太用力或蹲廁過久。
輕度脫肛主要癥狀為有腫物自肛門脫出。初發時腫物較小,排便時脫出,便后自行復位。以后腫物脫出漸頻,體積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門內,伴有排便不盡和下墜感。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時亦可脫出。隨著脫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導致肛周皮膚濕疹、瘙癢。
現早期有肛門下墜,里急后重感,排便時有腫塊脫出,便后可以自行還納,隨著病情發展,出現脫出腫塊不能自行還納,需用手送回肛內,嚴重者在腹壓增高的情況下也會出現脫出的情況,不及時復位也會出現嵌頓壞死的情況。
脫肛又稱肛管直腸脫垂是直腸黏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脫肛屬于中氣不足,臟器下垂所致,屬于提肛肌等固定直腸的一些肌肉功能下降,要注意加強盆底肌的功能鍛煉。
脫肛初期癥狀包括排便時腫塊脫垂,排便后腫塊可自動回縮。病人因肛門下垂而感到不舒服,經常有排便不完全和排便受阻的感覺。粘膜脫垂、肛門壓迫、肛門脫垂和腰骶不適引起直腸或結腸脫垂。大便干燥時,有帶血的大便或帶血的衛生紙,但出血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