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唇燥,嘈雜,干嘔,飲食減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適,大便干結,舌紅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燥,脈細數等,虛火的話,主要是胃陰虛的問題的。胃陰虛的癥狀,主要是由胃熱、胃火熾盛,或溫熱病耗傷胃陰所致。
胃部如果有虛火,患者一般會出現疼痛、胃酸、胃內燒灼、胃脹、口干口苦、口臭等不適癥狀。
調理上,建議患者可以口服香砂養胃丸、胃復安片等藥物。應該三餐規律,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綠豆粥、燕麥粥等,盡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暴飲暴食,才能有效調節胃部的這種不適癥狀。
在日常生活中,飲食營養要均衡,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適當的運動。
實火多與素體陽盛,感受熱邪等因素有關系的,常表現為面紅耳赤,頭痛目眩,身熱,口渴喜冷飲,煩躁易怒,大便干燥等癥狀。虛火多與素體虛弱,久病體虛,勞累過度,房事不節等因素有關系的,常表現為形體消瘦,五心煩熱,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口干咽燥,舌質紅少苔等癥狀。
一般情況下,虛火旺盛可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兩種情況。
如果是氣虛火旺的出現,患者就會表現為全身燥熱,總感覺身體很冷,全身疲倦無力,氣虛短促,如果是陰虛火旺的情況出現,全身則會出現潮熱的情況,身體消瘦,口干舌燥,治療上主要是口服一些滋陰清熱的藥物,比如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天王補心丹、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丸、益胃湯等。
一般情況下,腎虛火旺的癥狀有手心腳心發熱、潮熱盜汗、腰膝酸軟等。具體分析如下:
腎虛火旺是一種由腎陰虛、陰虛陽亢、虛火上炎等原因引起的疾病。在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有手心腳心發熱、潮熱盜汗、腰膝酸軟暈等。如果出現陰虛火旺,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左歸丸、補中益氣丸、金匱腎氣丸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起到滋陰清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