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盜汗,在中醫上被稱為“汗”,而自汗和盜汗則是因為中醫的陰陽失衡,導致汗液外溢,與外部環境無關。
日間經常汗出比較嚴重的人稱之為自汗癥,這是因為氣虛所致,睡覺時汗出,醒來后出汗不止,這就是所謂的盜汗病。盜汗病是因為陰虛所致,中醫上講,自汗是因為氣虛不固和營衛不和,而盜汗則是因為陰虛火旺,心脾兩虧,心液不藏所致。
自汗和盜汗都屬于出汗的兩種方式,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是自汗和盜汗屬于出汗中的病理因素。自汗,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藥或者是其他因素而經常出汗稱為自汗。盜汗,是睡覺的時候汗出,醒后汗止。以益氣固表止汗為主,可以用中藥調理。
自汗是指人體不受環境因素影響,不因勞累、天熱穿衣過多、服用發散藥物等因素。盜汗又稱寢汗,發生在夜間睡眠時不自覺出汗,常常以頭部、胸部、背部最為明顯,醒后汗止。多汗癥主要是指小汗腺多個部位產生過多的汗液,常累及腋窩、掌跖和腹股溝。
對孩子自己來說,很容易出汗就像純陽體質一樣。對于成年人來說,即使在同樣的環境中,兒童出汗也比成年人多,這并不意味著一定有異常。其次,孩子們在活躍或相對炎熱的環境中出汗是很正常的。然而,如果在那種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有大量的汗水,比如睡覺,那么可能會有盜汗。但前提也應該排除,如周圍環境過熱等。
盜汗虛汗自汗主要是由于體質虛弱導致的,可以使用中藥調理,也可配合益氣固本的中成藥口服,可以有效治療氣虛證。飲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滋陰益氣的食物,如山藥、大棗、蜂蜜、蓮子、黑芝麻等。
自汗、盜汗屬于中醫的汗證范疇,自汗是指的是白天時有汗出,動則汗出加深;盜汗一般是指夜間睡眠的時候有汗出,行則汗止,最常見的證型有四大類型,一是氣虛型,這種病人屬肺胃不足,可以用黃芪加桂枝湯來治療;第二類是屬于血虛類型,這類患者遇到自汗和盜汗常用歸脾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