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多為一側肢體僵硬、少動,病情逐漸發展至對側,導致動作緩慢、步態前沖、轉變姿勢困難、上肢固定、少擺動、講話慢及語音低沉等,但震顫很輕或缺如,可有位置性震顫。可以使用物理療法,因為這些療法簡單實用而常能控制癥狀,如在臥位時應使頭和軀干比下肢高15°~20°,常穿緊身褲和彈力襪,每天傾斜臺面運動。
小腦萎縮前期癥狀表現有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腰膝酸軟,手足發麻,耳鳴耳聾;漸至反應遲鈍,動作遲緩,喃喃自語,答非所問。在軀體方面,表現為老態龍鐘,發白齒落,皮膚干燥,色素增生,甚或可見偏癱、癲癇,或共濟失調,震顫等,神經系統癥狀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等均是腦萎縮的癥狀。
上下肢體、肌肉不協調感加重,運動失調現象明顯。無法控制姿勢與步伐,狀似企鵝行走,搖搖晃晃,兩腿微張或剪刀步,無法保持平衡,無法長距離行走,無法跑步,上下樓梯困難,走路時身體無法靈活調整。
小腦萎縮的癥狀主要有:站立不穩,搖晃,并足站立困難,不能單腿站立;步態蹣跚,行走時兩腿遠分,左右搖擺。小腦萎縮又稱脊髓小腦萎縮癥,是一種家族顯性遺傳神經系統疾病。
老年人出現小腦萎縮,如果較輕,可以無任何臨床癥狀和體征,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如果腦萎縮嚴重,病患可能會出現平衡障礙、共濟失調,也可能出現頭暈和意向性震顫,大多數考慮是一種變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應用改善腦代謝的藥物,或者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可能會延緩病患病情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