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中耳炎初期可表現為中耳刺痛,且隨病情發展而加重。孩子的咽鼓管是扁平的,細菌很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導致炎癥。如果是鼻炎、咽炎、感冒等引起的中耳炎,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同時可以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苯酚滴耳液等。對于并發膿腫的病人,可以采取手術治療,比如用碘伏消毒,然后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清洗,徹底清除傷口,效果更好。
一般來說,小兒中耳炎需要住院,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具體分析如下:
中耳炎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要入院,如果是輕微的中耳炎,可以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同時還可以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不用住院,如果是病情較重的患者可以通過靜脈注射,無需入院。如果是重度、有膿腫、需外科手術的患者,則需要住院。
家長應該讓患兒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豆類、豆制品等,保持環境安靜和室內空氣新鮮,并注意休息,適當運動。
中耳炎最常見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最常見的途徑是咽鼓管途徑,即細菌、膿鼻涕沿鼻腔和中耳之間的咽鼓管直接侵犯中耳引起,中耳炎可以和鼻部的癥狀同時出現,也可以是鼻部的癥狀好轉以后才出現。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外耳道途徑傳染,細菌經外耳道侵犯鼓膜及中耳。第三個途徑是細菌通過血液途徑侵犯中耳引起,這種比較少見。
一般來說,小兒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具體分析如下:
小兒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革蘭陽性和陰性菌感染居多。可能是受涼、感冒等引起。輕微的表現為耳鳴,嚴重者會出現發熱、流膿等情況。可以通過阿莫西林、雙氧水、苯酚滴耳液等治療。
家長應該讓患兒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豆類、豆制品等,保持環境安靜和室內空氣新鮮,并注意休息,適當運動。
兒童中耳炎是一種炎癥性疾病,它侵犯了所有或部分的中耳。癥狀有:
1、全身癥狀:急性中耳炎兒童全身癥狀比較嚴重,可伴有消化道癥狀,如發熱、畏寒、嘔吐、腹瀉等。
2、耳痛,在中耳炎的時候會出現劇烈的跳動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和咳嗽時會加重。較大的孩子會有耳鳴,而較小的寶寶則會出現煩躁、哭鬧、夜眠、搖頭、用手搓耳朵等癥狀;由于孩子在吮吸和吞咽時會出現更嚴重的耳痛,因此孩子不愿意喝牛奶。有些孩子會不愿意觸摸耳朵。
3、鼓膜穿孔,在鼓膜穿破后,會有液體從耳朵里流出,起初是血水,后來變成了膿液。耳膜穿破后,疼痛會消失,體溫會慢慢降低,身體的不適也會消失,孩子們也會安靜下來。
小兒中耳炎一般要治療5-7天,治療過程會反復發熱。
應繼續進行抗感染,若治療沒效果,病情加重,建議更換抗生素。孩子患中耳炎不可忽視,急性中耳炎不徹底治療,會逐漸轉為慢性中耳炎。要根據醫生指導用藥,避免用藥不當或處理不當影響孩子聽覺甚至最導致耳聾。不要讓寶寶摳耳朵,時常檢查耳朵是否流膿。若膿要及時清洗,用潔凈的藥棉科學地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