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癥候群之一,許多疾病都有可能導致心力衰竭,例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高血壓,甲亢,貧血,維生素B12缺乏,肺栓塞等,都有可能導致心衰。
另外,如果心臟自身并沒有病變,也可能因輸液過多過快增加了心臟負荷而導致心力衰竭。左心衰竭以胸悶,氣喘和呼吸困難為主要特征,右心衰竭以體循環淤血(如肝大),胃腸道淤血等為主要特征,導致腹脹,惡心,嘔吐,納差和雙下肢水腫。提示在積極治療原發病時對心力衰竭對癥處理。
心力衰竭引起水腫通常是因為體循環瘀血引起的,具體分析如下:
體循環淤血可導致心力衰竭患者出現水腫。心力衰竭引起水腫多見于右心衰和全心衰竭,而右心衰則是由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動脈高壓、高心病患者繼發的。右心衰時,右心室射血能力降低,會增加右心室的血量,從而增加右心室的血流量,從而造成靜脈血回流到右心房,造成血液淤積在外周靜脈,從而引起靜脈壓力升高,從而引起血漿向周圍組織間隙內滲透。
通常情況下,心力衰竭會引起血壓低。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指由于心臟的收縮功能和舒張功能發生障礙,不能將靜脈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臟,導致靜脈系統血液淤積,動脈系統血液灌注不足,,心力衰竭會患者臟收縮后,把血液泵到主動脈,形成了血壓的收縮壓,因此心力衰竭會引起血壓低。
心力衰竭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呋塞米片、氫氯噻嗪片、螺內酯片等藥物來治療。
二尖瓣脫垂是由于二尖瓣在心臟的壓縮下無法關閉,從而使瓣膜脫落進入心房。二尖瓣脫垂與瓣葉、瓣環、乳頭肌等有關,二尖瓣脫垂在老年人和青少年中都有發生。
心臟聽診的時候出現了一些雜聲,可以做心臟的超聲檢查。如果是嚴重的脫垂會引起心房增大、房顫、心力衰竭等情況,可以采取瓣膜修補或替換瓣膜來徹底清除二尖瓣。對于二尖瓣脫垂的輕微和中等程度的病人,應給予β-受體阻斷藥,并且要有規律的追蹤。
嚴重的二尖瓣脫垂綜合征需要手術治療。肌腱索延長或斷裂、環增大、二尖瓣增厚,但動作良好無鈣化,應進行瓣膜修復;不適合瓣膜修復者,應進行人工瓣膜置換。絕大多數單純二尖瓣脫垂無癥狀或輕度癥狀,無需治療,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每2-3年可復查一次心臟超聲。應避免過度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任何癥狀都應認真對待并小心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