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心慌、氣短等癥狀主要有:
1、冠心病,這種疾病會引起胸悶、心慌、氣短。
2.心律失常,如房速、室速等,或緩、慢性心律失常,如竇性心動過緩,可導致胸悶、心慌、氣短。
3.心力衰竭,許多疾病在晚期都會導致心力衰竭,心衰會導致心慌氣短,呼吸急促,并伴有活動耐量降低等。
4.還有一些更年期婦女,會有心悸、胸悶、氣短等癥狀。需要做好心臟彩超、心電圖、甲狀腺功能等方面的檢查。
心慌氣短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癥狀,多種因素皆可引起。具體如下:
1. 情緒異常:情緒緊張、壓力大或恐懼感可能導致心慌氣短的感覺。
2. 運動過度:劇烈運動、體力勞動或缺乏體能訓練可能導致心率加快和氣喘,使人感到心慌氣短。
3. 呼吸系統問題: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可能導致氣短感。
4. 心臟問題:心血管疾病(如心絞痛、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可能導致心慌氣短。
5. 貧血:缺鐵性貧血等貧血狀況可能導致氧供應不足,引起氣短感。
如果是非疾病引起的心慌氣短,一般不用特殊治療即可恢復。若屬于心律失常、早搏等心臟問題,則建議及時就醫或用藥來控制病情,藥物方面可服用參松養心膠囊,該藥物為中藥制劑,具有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清心安神的作用,對快速性和緩慢性心律失常均有較佳療效,改善患者心慌心悸、氣短乏力、失眠多夢、頭暈、胸悶等不適癥狀。
夏天因為天氣炎熱,人體中缺乏水分,會引起中暑的現象,在人中暑之后也會出現心慌氣短的現象,心慌氣短也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癥狀,主要體現的就是喘不上氣,胸悶,因為呼吸不暢,還會引起頭暈,乏力的現象,甚至出現頭腦不清、失眠等神經癥狀。
很多原因都能引起心慌氣短,常見的有各種消化道疾病、心臟疾病、肺部疾病、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可以到當地正規醫院就診,全面檢查一下,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胸片、心電圖、甲狀腺功能測定等。
一般來說,一到下午就出現心慌氣短的癥狀,需要考慮是植物神經功能調節失調,也有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癥。
如果心慌氣短發作時出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況,可以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也有冠心病心、絞痛、心功能不全等情況。需要做心臟彩超、NT-proBNP等檢查。如果休息后癥狀可以緩解,患者要注意避免再進行劇烈運動。
懷孕36周會出現心慌氣短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胎兒的快速生長發育,增加了孕婦的心臟負擔。要保持血液的正常流通,心臟就必須更加努力地為母親和胎兒提供血。
此時的孕婦會有心慌氣短的癥狀,比如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跳加速等。此外,隨著胎兒的生長,腹部的壓力會增大,膈肌會向上抬高,導致肺部擴張的面積減少,這種情況會在平臥位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