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心絞痛和心肌缺血有病因、癥狀等區別:
心絞痛是一組由心肌缺氧和供氧之間失去平衡而發生心肌缺血,從而引起疼痛的臨床癥候群,主要有胸痛、憋氣等癥狀。心肌缺血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主要有胸悶、心悸等癥狀,建議患者及時前往醫院查明病因后對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影響身體健康。
通常情況下,穩定型心絞痛與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區別如下:
穩定型心絞痛發作的誘因有一定的規律,具體表現為發作的時間,疼痛的部位,緩解方法,每次緩解的時間都是有規律的。不穩定心絞痛的癥狀并不是全部,而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心絞痛,而且發作的部位也不一樣,持續的時間和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此外,不穩定心絞痛經常會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因此不穩定心絞痛非常危險。
一般情況下,心肌炎跟心肌缺血有以下區別:
1.患病原因不同:心肌炎主要是由感染的病毒感染所致,會對心臟細胞產生損傷,心肌缺血可能是冠心病導致的。
2.癥狀不同:患有心肌炎,可能會出現胸痛、心悸等癥狀。患有心肌缺血,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心慌、乏力等癥狀。
3.治療方式不同:一般使用馬來酸依那普利片、卡托普利片、賴諾普利膠囊等藥物進行治療心肌炎,使用冠狀動脈搭橋術治療心肌缺血。
心絞痛就是供應心臟的血管發生了狹窄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假性心絞痛是一種冠狀血管痙攣的疼痛,多發生于更年期的女性,因為卵巢功能減退,內分泌失調,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一般情況下,心肌缺血導致心絞痛,其后果可能是心肌梗塞,具體內容如下:
如果患者出現了心肌缺血引起心絞痛的情況,則可能屬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范疇。如果患者未及時進行干預,可能會導致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引起心肌梗塞,如果病情較為嚴重,還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患者在出現上述情況后應及時進行干預,要定期查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預防疾病發生。
心肌缺血癥狀就是出現心前區,胸骨后,巴掌大小的范圍出現悶痛,脹痛,有些時候伴有燒灼感,陣發性絞痛,可伴有肩背部放射痛,甚至放射到左手無名指,休息3到5分鐘就能夠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