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分為兩種情況: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宮頸糜爛“,現在公認是宮頸兩種不同的上皮之一--柱狀上皮外移所形成的類似糜爛樣的表現,為一生理現象。不存在宮頸病變的情況可不需要治療。是醫學上真正意義上的糜爛,指宮頸表面的上皮剝脫,多數是感染,創傷等引起,是一種病理狀態,需要積極查找原因并治療的。
宮頸糜爛、慢性宮頸炎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子宮頸糜爛分為生理和病理兩種。生理上表現為柱狀上皮外移,病理性的表現為白色帶黃,粘膩,有異味,伴有性生活接觸性出血,或有白帶帶血絲。如果是病理性的,那就是一種慢性宮頸炎。通常需要進行宮頸TCT和HPV的檢測,這樣才能對有沒有子宮內膜癌及癌前病變進行早期篩查。如果不考慮宮頸癌或癌前變性,可以選擇外用藥物,或者是激光,電凝,冷凝等物理治療。
患有慢性宮頸炎的人,是因為細菌引起的子宮頸的急性炎癥。
現在人們對慢性宮頸炎的觀念已經漸漸拋棄,以前以為宮頸肥大、宮頸納氏囊腫、宮頸糜爛等都是長期的癥狀,但是現在人們都以為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生理反應,不需要治療。如果是急性的,會對日常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及時治療的話,一般不會有什么問題,但是如果是慢性的,比如子宮內膜、輸卵管、盆腔,都會受到影響。
慢性宮頸炎是由于長期的炎癥對宮頸造成的,導致白帶顏色發黃,具有難聞的氣味,同時還會伴隨著腰痛,性交血等。細菌性炎癥、人流、陰道炎癥、性行為過多、性生活不干凈等都會導致慢性宮頸炎。
女性在體內分泌的雌性荷爾蒙引起的宮頸柱狀上皮移動,是一種很常見的生理現象。有的人會出現接觸性出血,但是這只是因為宮頸的不同,就好像有人咀嚼了什么硬物,會導致牙齒和嘴巴流血,不需要特別的處理,但是如果出現了白帶增加,變黃,有臭味,那就說明有炎癥,需要考慮到慢性宮頸炎。
慢性宮頸炎更嚴重,宮頸炎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如果是急性,只要及時治療就能夠痊愈,而慢性宮頸炎是因為急性宮頸炎治療不徹底而導致的,治療時間長而且容易反復。
慢性宮頸炎是包括宮頸糜爛的。慢性宮頸炎還包括宮頸息肉、宮頸肥大、宮頸腺囊腫等。針對宮頸炎目前的主要治療方法就是抗炎治療,嚴重的宮頸糜爛時要進行激光治療、冷凍或者是微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