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術后傷口感染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
在做完骨折術后,如果出現了傷口感染,要根據檢查結果來確定是否是表面的創傷或深層的傷口感染。表面的傷口感染需要進行局部換藥,同時可以進行紅外輻射治療。深度感染要進行全面的清潔,用沖洗管道進行連續的引流,再用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并根據培養的情況選用敏感性的消炎劑進行抗感染治療。如果不能有效的抑制炎癥,可以選擇使用內固定鋼板等作為外固定的支架。
一般情況下,鎖骨骨折手術后,如果沒有感染的情況,患者第3天即可出院。鎖骨骨折手術是骨科較為小型的手術。術后一般會放置引流管來引出傷口的淤血,術后第2-3天,引流量低于15mL的時候即可拔除引流管,同時會給予抗生素治療來預防感染。因此鎖骨骨折手術后,患者一般可以在第3天辦理出院。
出院后,患者需每隔2-3天到醫療機構進行敷料更換,每2周左右需到骨科醫生門診復查傷口和骨折恢復的情況。
為患者發生鎖骨骨折,等術后刀口拆線通常需2周左右。
但由于各部分拆線時間不同,離心臟越近,血運就越好,拆線時間愈短。對頭皮腹部手術刀口處,一般一周拆線,且對黏膜部位創口通常血運良好,縫合后3~4天內即可拆線。如果切口沒有愈合或者已經感染的話,則應該再等一段時間才能拆線。并對四肢部位創面,通常拆線10~12天,對橫跨關節各異的創面,拆線約需2周。如果患者身體恢復較快的話,切口也會很快愈合。因此鎖骨骨折術后,刀口拆線通常在2周左右,等刀口部位充分復原后即可拆線。如果患者已經愈合了一段時間,并且沒有出現感染或者出血等癥狀時,也應該進行拆線處理。但若患者鎖骨骨折后,刀口處紅腫分泌物現象明顯,此情況通常需要等炎癥得到控制后才能拆線。
一般情況下,鎖骨骨折手術后遺癥是并發癥、感染、排異反應等,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鎖骨骨折手術后通常會出現內固定松動、內固定斷裂、內固定周圍感染等并發癥,比如手術切口愈合不良、內固定外露等。還可能導致鎖骨骨折部位的創口久不愈,誘發感染,甚至會滲出膿液。
另外,內固定的排異反應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內固定與皮膚表面的摩擦會導致局部皮膚發紅、紅腫、炎癥,術后可能會出現瘢痕增生、瘢痕粗大等情況。
一般情況下,鎖骨骨折術后第一個月、第二個月、第三個月這些時間復產,之后是兩個月復查一次。
鎖骨骨折手術后的第1個月要進行X線檢查,檢查患者的骨頭是否發生了改變,是否存在內固定的松動和錯位,一般此時骨頭沒有完全長好。第二次復查是在手術后2個月進行,檢查的內容為X線檢查,可以查看骨折的恢復情況,有些病人的骨折線已變得模糊不清,但多數病人沒有痊愈的征兆。第三次復查是在手術后3個月進行。有些病人的骨頭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恢復了,但是也會有一些病人的骨頭會變得很細,但是如果是粉碎性的,那么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傷,所以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此后的復查是每2個月進行一次,直至骨頭完全恢復。
一般情況下,在鎖骨斷裂之后,大約兩個星期可以進行跑步,具體內容如下:
鎖骨骨折是比較常見的,不管是橫斷還是粉碎骨折,鎖骨骨折術后兩個星期左右,身體會得到較好的恢復,此時都可以進行跑步運動,因為鋼板的固定效果更好,所以術后的下肢活動也不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患者的上肢要注意運動,不要搖晃太大,否則會造成骨折部位的錯位,或者會影響到骨頭折斷的恢復;患者在術后可以采用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消腫止疼的方法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