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會引起頭暈腦脹
脾主運化水谷精微,以促進氣血的生成,如果脾氣虧虛,氣血生化乏源,頭目失于濡養,則會表現出頭暈腦脹的癥狀,并且脾主散精,將所化生的精微散布于周身,若脾陽虛,則多會伴有頭暈腦脹的癥狀,所以治療頭暈多以補脾益氣之法,如歸脾湯。需要患者結合檢查結果,明確診斷后再治療,不能擅自用藥,需要遵醫囑。
中醫上的脾、腎和西醫解剖學上的不完全是一個概念,中醫所說的脾胃為后天之本,而腎為先天之本,兩者是可以相互影響的。如果脾虛日久會導致腎虛,腎虛日久也會傷及脾胃。因此,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施治,選用補脾益腎的中藥予以調理。平時需注意飲食規律、作息規律。
脾虛長時間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也可能會誘發腎虛的癥狀,有的病人出現了身體過于虛弱的現象,誘發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有可能是由于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的這一現象的,病人如果出現了脾虛,可能會導致病人出現惡心嘔吐或者身體免疫力低下的癥狀。
一般情況下,脾虛會引起失眠。具體內容如下:
情緒抑郁、年齡增長等原因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脾虛的情況,容易導致患者腹脹、畏寒、肢冷、夜間易驚醒、面色蒼白,從而導致患者睡眠質量下降,甚至出現失眠的情況,因此,脾虛會引起失眠。建議患者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癥治療,比如遵醫囑使用參苓白術散、歸脾丸、理中丸等藥物進行治療。
帶下病是指白帶的量明顯增多,色、質、氣味發生異常,具體分析如下:
帶下病通常伴隨著局部或全身的癥狀。肝腎虧損、血枯瘀阻、脾虛濕困、濕熱下注、陰虛挾痰、腎陽虛、濕毒蘊結證等都可引起帶下病。治療應辨證論治,腎虛病人可選用內補丸;完帶湯可以用于脾虛濕困;知柏地黃丸是陰虛挾痰的藥物;龍膽瀉肝丸可以用于濕熱下注。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更換內褲,保持私處的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