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與乙肝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縮寫,兩者都是由于慢性乙型病毒感染而導致的肝臟炎癥變化。乙肝按病情輕重,可以劃分為急性乙肝和慢性兩種。乙肝屬于慢性乙肝,發病時間不到六個月;
如果病情持續時間在六個月以上,或者是因為相同的病原使患者有了新的肝炎癥狀,或者是病情不明或者沒有病歷,但是通過肝臟病理、B超、超聲檢查、體征、臨床癥狀、化驗等的綜合考慮,可以認為是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即乙肝。乙肝可分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兩種,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為病程6個月內發病者,慢性乙型肝炎是指受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情轉入肝炎活動期,反復慢性肝臟損傷發生,統稱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需要進行治療的,否則隨著時間的延長,可以進展為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患者需要進一步使用保肝和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有助于病情的恢復。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與肝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為乙型病毒性肝炎屬于肝炎的一種,主要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導致。
肝炎是乙肝病毒造成的肝臟損傷活動期,乙肝既是傳染源,也是病毒攜帶者。但是對于乙肝患者要加強疾病的認識程度,定期的監測,定期的復查。如果肝臟處于明顯的炎癥活動期以及肝纖維化期,應該及時的進行抗病毒保肝等綜合性的治療。
患者不要對疾病自行的妄下結論,應該及時前往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對癥治療才有希望較好的控制乙肝疾病。目前的乙肝仍然是一個難治性的疾病,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防止疾病惡化造成一些終末期的肝病。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提示為乙肝病毒感染者。
乙肝是慢性乙型肝炎的簡稱,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表面抗原在乙肝五項中首次出現,亦為乙肝病毒感染后首先轉為陽性。在進行抗病毒治療之前必須要對其檢測出來才能確定是否為病毒攜帶者。乙肝病毒抗原呈陽性,提示為乙肝病毒感染者,需要結合其他指標分析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此外,還需要對肝功能和肝膽系統進行彩超檢查,對乙肝病情進行綜合評價。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以后導致的以肝臟炎癥壞死病變為主的傳染性疾病,乙肝病毒感染后,有些人呈急性經過,有明顯的消化道癥狀,惡心,肝區不適,肝功生化指標明顯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