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積液是由滑膜炎癥所引起,所以膝關節積液能否徹底治愈,主要與滑膜炎癥的病因有關。
外傷、勞累、感染等引起的滑膜炎癥,可以徹底治愈。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等滑膜本身的病變是難以根治的。雖然此病屬于良性病變,但是很容易復發,需要手術治療,才能減少復發的風險。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是一種全身疾病,很難治愈,滑膜炎癥也不能完全治愈。但如果炎癥僅局限于單個關節,通過保守治療、藥物治療或微創關節鏡手術,關節癥狀可能會得到完全緩解,但當炎癥蔓延到全身時,則需要長期藥物治療。
外傷引起的膝關節積液會自愈。
這是由于膝關節的滑膜中含有豐富的血管,在產生滑液的同時,還能重新吸收液體,從而產生一個動態的循環。在外傷后,滑膜分泌的液體會增加,從而導致膝關節的滑液吸收比正常的分泌要慢。受傷后膝關節進行制動,膝關節進行冷敷,在滑膜自行修復后,滑膜的分泌會慢慢恢復,與人體的再吸收速度保持一致,從而達到自愈的目的。
膝關節積液時的浮髕試驗,是判斷膝關節內是否存在積液的重要查體方法。
當膝關節由于外傷因素,引起關節腔內出血積血時,或者因為膝關節化膿性滑膜炎、慢性半月板損傷、骨關節炎等疾病因素,出現了關節腔積膿、積液時,可以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局部活動受限等癥狀,如果這時關節內的液體聚集較多,應用浮髕試驗抗原會表現為陽性。
具體的查體方法,是在做體格檢查時,醫生一邊通過皮膚輔助固定髕骨,一邊將髕骨向下按壓,然后再次松開,會出現類似于浮在水面的皮球,出現了上下沉浮的感覺,出現浮髕試驗陽性的體征,說明膝關節的積液量比較多,所以建議要及時前往醫院的疼痛科就診,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和詳細的專科查體,以及根據X光片、磁共振等檢查,明確具體病因后再根據病情程度,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通常情況下,膝關節積液的量較少時,膝關節積液會自動消失。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膝關節受涼或勞累后會出現少量的膝關節積液,患者經過膝關節熱敷可使關節積液逐漸吸收后自行消失,因此膝關節積液的量較少時,膝關節積液會自動消失。
膝關節積液的量較多時,建議患者進行穿刺抽液或關節鏡手術處理關節內病變組織進行治療。患者配合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休養,避免繼續做劇烈運動,以促進身體的恢復。
膝關節積液是一種癥狀,并非一種疾病,是很多疾病的表現。
膝關節積液是指大量的關節液在膝蓋中的關節囊中聚集,患者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膝關節腫脹。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膝關節扭轉、膝關節軟骨受傷、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脫臼等病癥都可能會會引起膝關節積液。此類病癥有一個共同點容易引起膝關節的滑膜出現炎癥或者是外傷刺激,從而引起滑膜的炎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