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中醫食療調理胃下垂
胃下垂相當于中醫學的“胃緩”,這一名稱,首見于《黃帝內經》。《靈樞?本藏》篇云:“脾應肉,……肉胴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肉胭不堅者,胃緩。”明確指出肌肉瘦弱與身形不相稱的胃的位置偏下,肌肉不夠堅實的則胃緩。《金匱要略》中所述的“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頗類似本病的癥狀。歷代醫籍中,雖未將胃緩作為專門病癥加以討論,但不少有關脾胃臟腑功能失調的病證載述中,多涉及到胃下垂的癥狀,如腹脹、痞滿、噯氣等。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幾種中醫食療食譜:
(1)芪豆羊肝湯:取黃芪15克,以布包好,與黑豆50克、洗凈的羊肝1具,共燉至羊肝爛熟,去黃芪,羊肝切片后再入湯中,酌加食鹽略煮即可。日內2次分服,連服5-7日。可溫中散寒、益氣升提。用治脾胃虛寒、胃下垂。
(2)鱔魚大蒜湯:取黃鱔2條,洗屈,與蒜1頭加水共煮。魚將熟時加入黃酒100毫升,稍煮即成。可健胃行氣。
(3)豬脾粥:將黨參15克、桔紅6克洗屈,水煎取汁。再取粳米100克,洗凈,豬脾1具,洗凈切片后,共入藥汁中,再加入生姜、蔥白、清水各適量,煨燉至豬脾熟時即右。每日1次,空腹服食。用治胃下垂,癥見脘腹脹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倦怠消瘦。
(4)歸升牛肝湯:炙黃芪、黨參、茯苓各15克,白術、當歸、半夏、柴胡、木香、升麻、陳皮各10克,炙甘草、砂仁各6克,大棗5枚,黃牛肝800克,蔥姜佐料各適量。將上述中藥加清煎煮取汁,黃牛肝刮凈加鹽醋反得揉洗凈,氽后切成長條鍋置旺火上加幾塊豬骨墊底,加牛肚條及鮮湯,開后撇去浮沫,加中藥汁、姜、蔥、大棗、花椒、紹酒,移至小火燉至熟透,加精鹽、味精、花椒粉調味即成。食肚飲湯。益氣養血,溫補脾胃,適用于胃下垂癥。
(5)參芪燒鰣魚
鰣魚1條,醬牛肉50克,玉蘭片50克,黨參15克,黃花15克。將黨參、黃花分別按水煮提取各得濃縮液15毫升;鰣魚處理干凈;醬牛肉、玉蘭片切成小丁;魚炸成金黃色,撈出;炒勺內留油少許,使熱,加入蔥、姜、大料、大蒜片、豆醬、辣椒醬同炒至金黃色,烹入料酒,加適量水、香醋、味精、醬油、白糖,下炸魚,沸后,撇去浮沫,加入醬牛肉丁、玉蘭片丁,用文火燉熟,加入黨參、黃芪濃縮液,見湯濃時,盛入魚備用時,濃汁及配料澆上即成。佐餐服食。利胃健脾,益氣補虛,適用于氣血雙虧,脾胃虛弱,如胃下垂、子宮脫垂、貧血等癥。
動靜相宜胃下垂患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繼續發展,還可因體力和肌力增強而增強胃張力,胃蠕動,改善癥狀。但要注意的是餐后不宜立即運動,應保證餐后有30~60分鐘的休息,因為餐后即運動會因食物的重力關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
-
治療胃下垂的按摩方式許多老年朋友都受到了胃下垂疾病的影響,這種疾病出現以后,應該及時的進行治療,許多老年人對胃下垂疾病的治療方式不了解,經常
-
胃下垂的常見幾種治療對于很多人來說,胃病已經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了,這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長時間的不注意自己的飲食所導致的,那么
-
胃下垂的常見治療方法現在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吃完飯就不能不進行有效的運動,從而導致自己患上了胃下垂這種疾病,最讓患者朋友長期處在痛苦當中,有些患
-
胃下垂應如何調節心理現象現在社會競爭的壓力非常強,以致人人都患有胃下垂的疾患,時不時的會在工作期間發生腹痛、腹脹,隨著病情的不斷延續而招致便秘、
-
能夠治療胃下垂的方法是什么胃下垂如何確診及治療呢!首先建議患者是去做一下胃鏡,還有就是做一下相關的胃鏡以及消化道造影的檢查資料給醫生診斷,從而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