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患者有哪些食物護理呢
大家到知道身體發生腹瀉后,其身體的各種水電解質都有很大的失去,所以在發生后除了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等,使之在日常進行合理食物搭配,其對患者的身體早日康復都較有利的。那么,腹瀉患者有哪些食物護理呢?
1.胡蘿卜湯: 胡蘿卜是堿性食物,所含的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腸粘膜上的細菌和毒素,是一種良好的止瀉食物。制作方法是,將胡蘿卜洗干凈,對切開,去掉莖,然后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把渣過濾掉,最后加水(按 500克胡蘿卜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燒開就可以了。
2.蛋黃膳:將雞蛋煮熟后去殼和蛋白,用蛋黃放在鍋內小火熬煉取油,1歲內嬰兒每天一個蛋黃油,分2-3次服,3天為一個療程,治療腹瀉,并有補脾益胃止瀉作用;雞蛋黃加少許面粉和姜絲所蒸出的雞蛋餅也有同等功效。
3.蘋果膳:蘋果含鞣酸,有止瀉作用。蘋果一只洗凈,蒸熟,食果肉或去皮搗成果泥食用,每次30~60克,每天3次。蘋果湯也是治療腹瀉的輔助飲料。將蘋果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也可再加5%糖,煎湯代茶飲,適用于1歲內的嬰兒。
4.栗糊膳:用3~5個栗子,去殼搗爛,加水煮成糊狀,加糖調味后食用,每天2~3次,有溫中止瀉作用。
5.另外還有桔棗茶、胡蘿卜湯等均有健脾止瀉作用。康復期可用的膳食有白米粥、面片、藕粉、雞蛋、清蒸魚、咸味雞蛋羹等。
6.焦米湯: 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顏色發黃,再加適量的水和糖,然后燒成糊狀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熱,就成了糊精。糊精容易消化,它的炭化結構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
中醫治療腹瀉主要是通過哪些方法:
1.補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橈側邊緣,醫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兒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兒拇指橈側邊緣向掌根方向直推。
2.揉板門:板門穴在手掌大魚際平面,醫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兒手掌大魚際。
3.揉外勞:外勞宮穴在小兒手掌背正中,醫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兒手掌背中心的外勞宮穴。
4.運內八卦:內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內八卦穴為一圓圈。醫者用左手捏住小兒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兒掌心做圓圈運動。
5.摩腹:腹指小兒腹部,醫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兒腹部做圓周運動。
6.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側一寸,醫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7.捏脊:捏脊時,主要將手法作用于小兒后背的脊柱及兩側,脊柱屬中醫督脈,主一身之陽,捏脊可調理陰陽,健脾補腎。操作時,醫者以雙手食指輕抵脊柱下方長強穴,向上推至脊柱頸部的大椎穴。同時雙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動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時,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結束后,用兩手拇指在小兒的腎俞穴輕抹三下即可。捏積療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大家身體在發生腹瀉后,最好及早的進行積極治療,以免發生嚴重的脫水給患者帶來更加嚴重的不適,同時患者可以對應上述的做法,進行適當的補充身體養分,繼而讓身體緩慢的恢復健康。另外建議大家在日常飲食時盡量不要食用冷飲等。
-
腹瀉患者有哪些食物護理呢大家到知道身體發生腹瀉后,其身體的各種水電解質都有很大的失去,所以在發生后除了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等,使之在日常進行合理
-
腹瀉日常有哪些護理事項每次寶寶發生腹瀉時,是讓恨多家長所措手不及的,其由于家長喂養的不當或過度的著涼等,使之讓小寶寶的身體發生稀薄的糞便,給其
-
寶寶腹瀉護理誤區有哪些?對于孩子的健康,大家都特別重視,甚至超過了對于自身問題的重視,許多家長朋友們一聽說寶寶得病了,都感到特別的著急,無所適從
-
寶寶拉綠屎是腹瀉嗎?有經驗的醫生通過孩子的大便,就可以及時判斷孩子得了什么病,那么寶寶拉綠屎到底是得了哪種疾病呢!相信這個問題,很多家長朋友
-
寶寶腹瀉幾天能痊愈腹瀉這種疾病對于嬰幼兒來說最為普通不過了,不過這種疾病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的話,對孩子的危害也是相當大的,因此很多家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