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醫對細菌性痢疾的見解
大家都知道,中醫對很多疾病都是存在非常獨特的見解的,細菌性痢疾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傳染性疾病,這種疾病對*的危害還是非常大的,現在很多人就生活在細菌性痢疾的痛苦之中,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中醫對細菌性痢疾的見解。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全年均有發病,以夏秋季發病率為高。基本病理改變為結腸的化膿性潰瘍性炎癥,臨床以發熱、腹痛、粘液和膿血便、里急后重及腹部壓痛為特征。本病的傳染源為患者及帶菌者,病菌隨隨大便排出,通過污染水源、手、食物、蒼蠅及用具傳播,而經口感染。本病根據起病緩急和病情輕重可分為急性細菌性痢疾、中毒性細菌性痢疾和慢性細菌性痢疾。急性細菌性痢疾起病急,高熱、畏寒、惡心、嘔吐,膿血便,數小時后出現陣發性腹痛、腹瀉,一日大便3—5次,呈糊狀或水樣,混有少許粘液,里急后重不明顯,數日自愈;重者可有粘液膿血便,四肢發涼,血壓降低,甚至發生酸中毒、電解質紊亂。中毒性細菌性痢疾多見于2—7歲兒童,起病急,突然高熱,驚厥,面色表青灰,四肢躍冷,血壓降低,意識障礙,呼吸不規則,瞳孔兩側不等大,早期腹瀉不嚴重,大便亦可不出現粘液膿血侄。慢性細菌性痢疾病程超過2個月,仍有腹部隱痛,腹瀉、便秘交替,大便間歇出現粘液、膿血,左下腹可們及呈條索狀的乙狀結腸。預防本病要注意飲水、飲食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患者宜進食清淡之食,禁食葷腥油膩之物。
細菌性痢疾屬于中醫學“腸僻”、“滯下”等范疇。其病是因外感時邪疫毒及內傷飲食,濕熱邪毒積滯腸道與腸內正氣相搏,腸道脈絡受損,氣滯血瘀,邪毒內郁,氣機壅滯,腸失傳導而致,繼可邪入心包擾神明及風火相煽引動肝風。臨床常見的證型有:
1. 濕熱痢:證見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膿血,便次增多,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象滑數。
2.疫毒痢:證見起病急驟,突發高熱,惡心嘔吐,腹痛脹滿,下痢膿血,神昏譫語甚則昏饋不語,或四肢厥冷,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或細數。
3.虛寒痢:證見痢下赤白,白多顯少或純為白凍便,腹痛,里急后重,飲食無味,中脘飽悶,倦怠,舌質痰,苔白膩,脈沉細而弱。
4.休息痢:證見疾病時發時止,纏綿不愈,倦怠畏寒,飲食減少,臨而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夾有粘漿或見赤色,舌質淡,苔膩。
綜上所述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中醫對細菌性痢疾的一些見解,小編在這里提示大家,中醫對于疾病的治療,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希望大家在治療的時候能夠選擇中醫。
-
對細菌性痢疾患者的護理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疾病,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有可能會傳染給他人,也會給他人帶來疾病的困擾,那
-
細菌性痢疾具體常識對于細菌性痢疾這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避免該類疾病對自己身體的困擾,并且要對他有深入的
-
細菌性痢疾有什么傳播途徑提起細菌性痢疾,大家的了解有多少呢?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患者多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影響到
-
細菌性痢疾的一些常識概述對于細菌性痢疾這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避免該類疾病對自己身體的困擾,并且要對他有深入的
-
細菌性痢疾的原因以及治療措施提起細菌性痢疾,相信大家都會有所了解吧,這是一種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會有腹瀉等癥狀,還有可能會出現大便出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