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的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邪侵肺衛
主癥 發熱驟起,咽部紅腫疼痛,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點如錦紋,舌質紅苔薄黃。
次癥 頭痛,或伴有嘔吐,脈浮數。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陽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癘之邪侵犯肺衛,肺胃受邪,其氣失和,故見發熱、頭痛、咽喉紅腫疼痛等癥狀;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狀如錦紋,為痧毒由里出表的反映。
治療原則 辛涼宣透,清熱利咽。
方藥運用 解肌透痧湯加減:葛根、蟬蛻、浮萍、淡豆豉、荊芥、射干、桔梗、馬勃、牛蒡子、甘草、連翹、竹茹、僵蠶。
2.毒在氣營
主癥 壯熱不解,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瘀點,疹由頸、胸開始,繼而彌漫全身,見疹后的1~2天,舌苔黃糙,舌質紅刺,3~4天后舌苔呈剝脫,舌面光紅,舌質紫紅有刺,狀如楊梅,脈數有力。
次癥 面赤口渴,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大便干結,小便短赤。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咽拭子涂片免疫熒光檢查或培養可見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辨證要點 本證為毒熱竄人氣營,氣血受邪,血熱熏蒸,因而形成毒在氣營的病理變化。痧毒外達,其熱必熾;毒火上攻咽喉,則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痧毒犯營,痧火透達表現為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痧點;舌為心之苗,痧毒火熱及心,心熱上熏舌體,故見舌刺紅腫似“梅”。
治療原則 清氣涼營,瀉火解毒。#p#副標題#e#
方藥運用 涼營清氣湯加減:生石膏、連翹、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犀角(水牛角代)、梔子、黃連、石斛、竹葉、玄參、白茅根、蘆根。若丹痧布而不透,壯熱無汗者,方中去黃連、石膏,加淡豆豉、浮萍,用以表散,促使痧疹透達;若苔糙、便秘、咽喉腐爛氣味穢臭者,方中去石斛、竹葉,加大黃、玄明粉,以通腑泄火。
病程中若見高熱、頭痛、嘔吐、神昏、抽搐,舌苔黃糙、舌質紅絳,脈數等癥,為痧毒內陷心肝之變證,治宜鎮驚熄風,藥用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
3. 疹后傷陰
主癥 丹痧布齊后1~2天,開始皮膚脫屑,伴有低熱,舌紅少津,脈細數無力。
次癥 咽喉糜爛疼痛減輕,唇口干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大便秘結。
理化檢查 血象一般正常,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陰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火外達肌膚,陰傷液枯,從而致肌膚失潤而枯,隨之脫落;肺胃陰傷,故見低熱、舌紅少津、唇口干燥、食欲不振等癥。
治療原則 養陰生津,清熱潤喉。
方藥運用 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冬、天冬、石斛、玄參、桔梗、甘草、蘆根。若低熱不解者,加地骨皮、銀柴胡;食欲不振者,加佛手、麥芽;大便干結者,加知母、火麻仁。
若見發熱、心悸、胸悶、神疲、多汗、肢節疼痛,舌苔薄、舌質淡紅,脈數無力,或結代等癥,為毒熱傷及心氣、血脈所致,治宜益氣養血,滋陰寧心,藥用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人參、當歸、丹參、生地、麥冬、石斛、五味子、柏仁、桂枝。
-
如果孩子得了猩紅熱該怎樣治療大多數人對于猩紅熱這種疾病會很陌生。有的孩子查出患上了猩紅熱,家長就會很著急,不知道該怎樣治療。猩紅熱這種疾病給孩子帶來
-
猩紅熱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方法有哪些可能大多數人對于猩紅熱這種疾病沒有聽說過。猩紅熱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呢?患上這種疾病,我們應該及時的進行治療。下面就來
-
孩子得了猩紅熱的治療方法和措施是什么對于孩子患上猩紅熱的治療方法是很多人們都想要了解的,因為猩紅熱疾病近年來在生活中的發病率是比較高的,大家只有幫助孩子做到
-
孩子得了猩紅熱有哪些治療方法孩子的身體是比較脆弱的,因此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發生,猩紅熱就是其中的一種,孩子患上猩紅熱疾病大家一定要高度引起重視,
-
孩子得猩紅熱的治療方法是有哪些猩紅熱在生活中是孩子的高發疾病,孩子出現猩紅熱疾病你孩子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嚴重的,作為家長也都是比較擔心的,因此也會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