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患者的常見檢查方法
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傷寒這種疾病,很多的人出現這種疾病之后,還會造成惡心嘔吐,導致身體發熱,危害性很多,所以,平時應該全面了解這種疾病的發展,并且要注意一些治療方法,有效地進行診斷,那么,傷寒患者的常見檢查方法都有哪些?
檢查項目:
1.血常規。白細胞偏低或正常,粒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對診斷及觀察病情都有價值,其消長與病情相一致。血小板也可減少。
2.尿常規。極期可出現尿蛋白及管型。
3.糞便常規。在腸出血時有血便或潛血試驗陽性。少數患者當病變侵及結腸時可有黏液便甚至膿血便。
4.血培養。病程第1周陽性率最高(可達80%),以后逐漸下降,病程的任何階段都可獲得陽性結果。用玫瑰疹刮取物做培養也可獲陽性結果。對已用抗生素的患者,可取血凝塊做培養。
5.骨髓培養。較血培養陽性率更高,可達90%以上,其陽性率受病程及使用抗菌藥物的影響較小。
6.糞便培養。整個病程中均可陽性,第3~4周陽性率最高,達75%,但應排除膽道帶菌而患其他疾病者。
7.尿培養。病程第2周后出現陽性者可達50%。
8.膽汁培養。用十二指腸引流的膽汁培養,對病程后期的診斷和發現帶菌者有意義。
9.肥達反應(傷寒血清凝集反應)。肥達反應所用的抗原有傷寒桿菌的O抗原、H抗原、副傷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5種。測定患者血清中相應抗體的凝集效價,對傷寒有輔助診斷價值。常在病程第1周末出現陽性,其效價隨病程的演變而遞增,第4~5周達高峰,至恢復期應有4倍以上升高。
10.其他免疫學實驗。檢測血清或尿中傷寒抗原或血清中特異性抗體IgM,對傷寒的早期診斷有意義。
治療傷寒的方法
一般治療與對癥治療。病人入院后,即按消化道傳染病隔離,臨床癥狀消失后每隔5~7天送檢糞便培養,連續2次陰性可解除隔離。發熱期病人必須臥床休息,退熱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熱后2周可輕度活動。
應給予高熱量,高營養,易消化的飲食,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各種維生素,以補充發熱期的消耗,促進恢復,發熱期間宜用流質或細軟無渣飲食,少量多餐。退熱后,食欲增加后,可逐漸進稀飯,軟飯,忌吃堅硬多渣食物,以免誘發腸出血和腸穿孔,一般退熱后2周才恢復正常飲食。
應鼓勵病人多進水分,每日約2000~3000ml(包括飲食在內),以利毒素排泄。。如因病重不能進食者可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
有嚴重毒血癥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療配合下使用激素。常用氫化可的松25~50mg或地塞米松1~2mg,每日1次靜脈緩慢滴注;或口服強的松5mg,每日3~4次,療程不超過3天。
希望大家盡早了解這些檢查方式,根據患者的病情有效進行治療,同時也要注意調節方法,要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以免造成更多困擾,而且要注意科學的治療。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要注意多休息,有效鑒別診斷,平時需要注意隔離患者,要注意增強營養。
-
傷寒的實驗室檢查怎么做較好對于傷寒疾病的出現大家并不是特別的少見了吧,傷寒疾病的發生給患者朋友們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比較嚴重,為此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對
-
副傷寒疾病應如何檢查副傷寒疾病的出現,可以說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了,副傷寒嚴重的危害了患者朋友們的健康,為此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對于這個疾病的
-
傷寒的實驗室檢查方法對于傷寒疾病的出現大家并不是特別的少見了吧,傷寒疾病的發生給患者朋友們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比較嚴重,為此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對
-
副傷寒疾病應如何進行檢查副傷寒疾病的發生是會給我們的健康造成了及其嚴重的危害性,副傷寒疾病的發病率并不是特別低,為此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對于副
-
傷寒疾病患者該做什么檢查傷寒這樣的疾病一旦發生我們確實不應該忽視,因為傷寒對于健康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出現了傷寒疾病我們患者要及時檢查確診及時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