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手足口病與口蹄疫的區別
手足口病是兒童所患疾病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額病毒感染疾病。由于手足口病和口蹄疫的臨床表現很相近,很多家長不易辨別出。下面我們就這兩種疾病的病原體不同、傳染源不同等,具體了解一下手足口病與口蹄疫的區別都有哪些?
一,病原體不同,口蹄疫的病原體為口蹄疫病毒,屬于人畜共患病原體,手足口病是由數種腸道病毒感染所致。
二,傳染源不同,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類(兩半蹄子)動物牛,羊,豬,鹿,駱駝等發生口蹄疫,成為人患口蹄疫的傳染源,只有先出現獸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和腸道攜帶病毒的人,屬于人類疾病。
三,傳播途徑不同,口蹄疫是通過接觸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潰瘍爛斑,經皮膚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傳染而又未加熱(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極為散在發生的,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觸病人,通過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經口感染的,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播,因此,可出現不同規模的流行。
四,發病人群不同,人患口蹄疫決定于與病畜的接觸,發病人群的年齡廣泛,但由于易感性很低,發病機會很少,兒童和老年人一旦患病癥狀較重,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兒傳染病,3歲以下患兒占絕大多數不清,很少超過5歲以上者,1983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歲以下兒童發病率為32.85‰,3~6歲為 14.23‰,7~14歲為1.27‰,15歲以上0.05‰,常在托幼機構出現流行。
五,癥狀體片不同,口蹄疫,手足口病雖患病部位在口腔,手指間,足趾端有相似之處,但癥狀體征各有不同。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現為全身中毒癥狀和局部皰疹損害兩大特征,出現發熱,頭痛,全身不適,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邊,手指間,足趾端發生水皰,再1~2天水泡破潰,形成爛斑,繼發感染成膿皰,然后結痂,脫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1~`2周,大多預后良好,嚴重病例可并發心肌炎,手足口病大多無發熱或低熱,但有呼吸道感染癥狀,先在口腔粘臘出現皰疹,分布和頰粘膜,齒齦,舌邊,并破潰成潰瘍,隨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現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皰疹,如綠豆,赤小豆大,單個性不融合,內含透明液體,終不破潰,3~5天自行吸收收縮,全身癥狀輕,病程約一周,預后良好。
六,診斷依據不同,口蹄疫需先有當地牲畜口蹄疫發生或流行,并有與病畜接觸機會,或飲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熱的奶等感染關系,潛伏期2~18一友3~8天常見;發病具有全身中毒癥狀及局部皰疹,潰瘍損害兩大特征。需與皰疹性咽峽炎,單純皰疹等相鑒別。
識別小兒手足口病所需要的指標
1、持續高熱:體溫(腋溫)大于39℃,常規退熱效果不佳。
2、神經系統表現:出現精神萎靡、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站立或坐立不穩等,極個別病例出現食欲亢進。
3、呼吸異常:呼吸增快、減慢或節律不整。若安靜狀態下呼吸頻率超過30-40次/分(按年齡),需警惕神經源性肺水腫。
4、循環功能障礙:出冷汗、四肢發涼、皮膚花紋,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齡)、血壓升高、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2秒)。
5、外周血WBC計數升高:外周血WBC超過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現應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可疑神經系統受累的病例應及早進行腦脊液檢查。有條件的醫院要盡早檢查EV71病毒抗體,在EV71病毒感染早期,抗體即可出現陽性。對于抗體陽性的患兒要密切觀測患兒的精神狀態、有無肢體抖動、易驚、皮膚溫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壓等,并及時記錄,這是EV71感染重癥病例甄別的關鍵點。
上面的文章給我們詳細的介紹了孩子患有手足口病是的臨床癥狀,如果你家小孩出現持續高熱大于39度且退熱效果不好、安靜狀態下呼吸頻率超過30-40次/分鐘等情況的話,一定要注意小孩可能患有手足口病,如果小孩出現上面的癥狀,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接受專業醫生的治療。
-
手足口病和哪些疾病需要做鑒別診斷手足口病的一些癥狀往往和其他一些疾病的癥狀比較相似,所以在確診這種疾病的時候需要做好鑒別診斷,才可以對癥下藥,而不會導致
-
手足口病的診斷檢查方法有哪些對于手足口病疾病很多的人都不太了解,所以在患病的時候可能會不能及時診斷確診,不能及時的去做出治療,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是很容
-
手足口病有著怎樣的檢查方法對于手足口病,我們都是很熟悉的,小孩子在四歲以前很容易發生這樣的疾病,如果孩子患上了該病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那么手足
-
手足口病血常規治療措施手足口病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疾病問題,該疾病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會造成嚴重的威脅。家長們對手足口病并不陌生,但是關于該疾病的護理
-
手足口病的一些檢查方法是怎樣的對于手足口病,我們大家都是了解的,此病在生活中發生手足口病也是很常見的,如果孩子患上了該病就要到醫院檢查治療,那么手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