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糖尿病與體重的關系
我們總有一個疑問,所有有糖尿病的人,都是胖子嗎?因為我們都知道糖尿病可以說是吃出來的,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是胖子。那糖尿病與體重有一層什么樣的關系呢?
糖尿病人該胖還是該瘦
可以說,沒有哪一種疾病能像糖尿病這樣,對體重有如此明顯的影響。有的人忽然變得能吃能喝,體重卻不增反降,自以為是減肥成功了,可一體檢就傻眼了,原來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壓高,擔心自己得糖尿病時,旁邊卻有人寬慰他:“沒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見,在糖尿病與體重關系的問題上,存在著不少誤區。
1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們所說的糖尿病典型癥狀“三多一少”(即吃飯多、喝水多、排尿多,體重減輕),主要出現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這類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為胰島素“絕對”不足。胰島素缺乏,*就不容易儲存能量,于是就會消瘦。這類糖尿病多見于青少年,起病前體重多屬正;蚱停l病后體重明顯下降。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進行胰島素替代治療。經過合理治療后,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漸“變胖”直至體重正常。
2型糖尿病患者“有胖有瘦”
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型則胖瘦皆有。一般來說,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過胖的“歷史”,發病后體重會有所減輕,但由于體重基數大,因此不那么明顯。一般來說,在沒有刻意節食的情況下,一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醫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總數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稱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胰島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細胞多,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異常,游離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島素抵抗。在歐美等國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沒有那么高。所以,即使是輕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襲”。
“外瘦內胖”,更要警惕糖尿病
有些人看起來不胖,但其內臟脂肪細胞的數目和脂肪容積卻很高,表現為“外瘦內胖”。這類人的一個特點就是腰圍較大,因此也被稱為“腹型肥胖”或“向心型肥胖”。他們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如果不采取限制飲食或運動等措施減少內臟脂肪堆積,則可能使胰島細胞受到損傷,從而促發糖尿病。
減肥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
對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把體重減下來,胰島素抵抗就會有所減輕。所以說,減肥對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式。
控制飲食最關鍵 肥胖病人應根據目標體重來確定每天的熱量攝入值。如果現在體重為70公斤,而目標體重為60公斤,則應按照60公斤體重的營養需求來吃飯。正確的糖尿病飲食原則是保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合理搭配,以滿足身體需要。其中,碳水化合物約占55%~60%,脂肪約占 25%~30%,蛋白質約占15%~20%。一般來說,成年男性患者每日的熱量攝入為1200~1600千卡,成年女性患者每日的熱量攝入為 1000~1200千卡。多吃粗糧、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食物、方便食品、快餐等,控制鹽和糖的攝入,都對減輕體重有幫助。
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在平時就應該注意自己的飲食,有一定的節制,控制好自己,最好是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每個星期的飲食,哪個時間段應該做運動,最好是每天都抽出一些時間來鍛煉身體,從而增強自己的抵抗能力。
-
哪些是易忽略的糖尿病癥狀糖尿病患者大多發生在老年人群體,給許多人們的晚年生活帶來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如果人們在生活中能夠及時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就
-
兒童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癥狀特點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糖尿病不僅僅在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許多年輕的人們同樣會出現糖尿病的現象,隨著近年來兒
-
糖尿病人如何進行運動護理呢?糖尿病是老年人比較高發的一種疾病,糖尿病的出現,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非常大的痛苦。是老年人的晚年得不到更好的保障。在生活中
-
糖尿病孕婦需要注意哪些用藥事項孕婦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一些事項,要注意自己的飲食方法,避免造成糖尿病出現,出現了這種疾病時,會導致胎兒受到影響,因此,
-
哪些方式可以用來控制糖尿病糖尿病的發生給患者帶來的困擾很多,特別是針對一些中老年患者,本是安享晚年的時候,卻因為糖尿病的出現很多食物都不能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