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的病理生理機制
腦出血,俗稱腦溢血,屬于“腦中風”的一種,是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一種常見的嚴重腦部并發癥。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顱內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緒激動等因素誘發,故大多在活動中突然發病,臨床上腦出血發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肢體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的損害。它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腦出血的病理生理機制有以下幾點。
(1)主要病理生理變化:血管破裂形成血腫,其周圍組織在血腫形成30min后出現海綿樣變性;6h后鄰近的腦實質內,隨時間變化由近及遠有壞死層、出血層、海綿樣變性及水腫等。
血腫周圍腦組織的這些變化除了機械壓迫外,主要是血漿、血球成分,如血紅蛋白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質等起著重要作用。
(2)腦水腫形成:水腫在出血灶周圍最嚴重,同側大腦皮質、對側皮質和基底核區也有水腫。血腫周圍腦水腫既有血管源性,也有細胞毒性,遠離病灶的腦水腫是血管源性腦水腫擴散的結果。實驗顯示:自體血注入小鼠尾狀核研究發現同側基底核區水腫在24h內進行性加重達高峰,以后保持恒定,直到第5天開始消退。
(3)腦出血對凝血、抗凝、纖溶狀態的影響: 一般認為,急性期腦組織損傷后釋放組織凝血活酶,使血中凝血活性升高,抗凝血酶消耗性降低,纖溶活性代償性升高。對凝血過程的研究發現,出血后頭24h內,凝血塊形成過程中凝血酶的釋放,會引起鄰近腦水腫、血-腦脊液屏障破壞和細胞毒作用。
另外,紅細胞溶解,在最初出血后3天左右達高峰,是腦水腫形成的另一個機制,這可能與釋放游離血紅蛋白及其降解產物有關。
綜上所述,盡管腦出血的病理生理機制十分復雜,了解并掌握腦出血時腦損害的病理過程,將有助于藥物治療及促進血腫的吸收和神經功能的恢復。同時,對腦出血的病理生理機制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深入。
-
腦出血有哪些日常護理工作腦出血是生活中發病率很高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發生以后,確實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危害,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治療,還會容易引起心腦血
-
腦出血日常中有哪些的護理工作腦出血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腦出血這個疾病給我們患者的危害也是比較嚴重的,而且這個疾病除了科學的方法治療以外也要有正確
-
如何的護理腦出血的患者腦出血患者在生活中是比較多見的,腦出血疾病的發生給患者帶來危害是比較大的,還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腦出血疾病的發生大家
-
腦出血患者適合做哪些運動腦出血患者適合做哪些運動呢?這個問題在生活中也是很多人們都比較關注的,因為腦出血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患上疾病之后我們不
-
腦出血在日常中是有哪些護理工作腦出血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患上腦出血疾病也給大家帶來比較大的痛苦,而對于腦出血疾病的發生我們不僅要做到正確的治療也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