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斷與鑒別診斷
蛛網膜下腔出血本病診斷較易,如突發劇烈頭痛及嘔吐,面色蒼白,冷汗,腦膜刺激征陽性以及血性腦脊液或頭顱CT見顱底各池、大腦縱裂及腦溝中積血等。少數患者,特別是老年人頭痛等臨床癥狀不明顯,應注意避免漏診,及時腰穿或頭顱CT檢查可明確診斷。
通過病史、神經系統檢查、腦血管造影及頭顱CT檢查,可協助病因診斷與鑒別診斷。除和其它腦血管病鑒別外,還應與下列疾病鑒別:①腦膜炎:有全身中毒癥狀,發病有一定過程,腦脊液呈炎性改變。②腦靜脈竇血栓形成:多在產后發病或病前有感染史,面部及頭皮可見靜脈擴張,腦膜刺激征陰性,腦脊液一般無血性改變。
(一)臨床特點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于出血量、積血部位、腦脊液循環受損程度等。
1、起病形式:多在情緒激動或用力等情況下急驟發病。
2、主要癥狀:突發劇烈頭痛,持續不能緩解或進行性加重;多伴有惡心、嘔吐;可有短暫的意識障礙及煩躁、譫妄等精神癥狀,少數出現癲癇發作。
3、主要體征:腦膜刺激征明顯,眼底可見玻璃膜下出血,少數可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的征象,如輕偏癱、失語、動眼神經麻痹等。
(一)SAH輔助檢查
1、頭顱CT:是診斷SAH的首選方法,CT顯示蛛網膜下腔內高密度影可以確診SAH。根據CT結果可以初步判斷或提示顱內動脈瘤的位置:如位于頸內動脈段常是鞍上池不對稱積血;大腦中動脈段多見外側裂積血;前交通動脈段則是前間裂基底部積血;而出血在腳間池和環池,一般無動脈瘤。動態CT檢查還有助于了解出血的吸收情況,有無再出血、繼發腦梗死、腦積水及其程度等。
2、腦脊液(CSF)檢查:通常CT檢查已確診者,腰穿不作為臨床常規檢查。如果出血量少或者距起病時間較長,CT檢查可無陽性發現,而臨床可疑下腔出血需要行腰穿檢查CSF。均勻血性腦脊液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特征性表現,且示新鮮出血,如CSF黃變或者發現吞噬了紅細胞、含鐵血黃素或膽紅質結晶的吞噬細胞等,則提示已存在不同時間的SAH。
3、腦血管影像學檢查:有助于發現顱內的異常血管。
(1)腦血管造影(DSA):是診斷顱內動脈瘤最有價值的方法,陽性率達95%,可以清楚顯示動脈瘤的位置、大小、與載瘤動脈的關系、有無血管痙攣等。條件具備、病情許可時應爭取盡早行全腦DSA檢查以確定出血原因和決定治療方法、判斷預后。但由于血管造影可加重神經功能損害,如腦缺血、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等,因此造影時機宜避開腦血管痙攣和再出血的高峰期,即出血3天內或3周后進行為宜。
(2)CT血管成像(CTA)和MR血管成像(MRA):是無創性的腦血管顯影方法,主要用于有動脈瘤家族史或破裂先兆者的篩查,動脈瘤患者的隨訪以及急性期不能耐受DSA檢查的患者。
4、其他:經顱超聲多普勒(TCD)動態檢測顱內主要動脈流速是及時發現腦血管痙攣(CVS)傾向和痙攣程度的最靈敏的方法;局部腦血流測定用以檢測局部腦組織血流量的變化,可用于繼發腦缺血的檢測。
-
如何使用ct檢查蛛網膜下腔出血對于患有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人來說,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做好檢查,因為只有通過檢查才能更好的了解病情,并且也可以制定出適合的治
-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癥狀蛛網膜下腔出血,它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這種疾病會給患者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和傷害,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患者的
-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方法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知識非常的多,患者一般最基本的檢查就是頭部ct,另外醫生往往根據患者病情,有些患者還需要做,腦血管造影
-
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斷檢查在各個大醫院,醫生往往對蛛網膜下腔出血這種疾病,在檢查的時候采用,頭部CT,診斷率非常的高,另外還有,腦血管造影,都能夠有
-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檢查標準患上蛛網膜下腔出血,醫生往往采用的是CT檢查,另外,腦血管造影,也能夠有效地判斷病因,對我們幫助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