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回答共6條醫生回復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陳耀勝
醫師
內科
擅長:運用中醫藥的丸、散(面子藥)、酒劑治療多種精神疾病
問題分析:你好,腦梗塞一般是因為腦動脈硬化而造成的:腦梗塞的治療主要以溶栓抗栓,改善血液循環,營養神經,促進功能恢復為主。
意見建議:飲食應予以清淡、低脂、適量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纖維食物,少食多餐,不可食用動物內臟,動物油類,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克,多吃蔬菜、水果,高脂飲食,糖尿病,吸煙等患者中發病率較高。
有用0
關注
任朝敏
醫師
威縣梨園屯中心衛生院兒科
一級甲等
擅長:小兒科常見病
已幫助用戶: 231161
問題分析: 腔隙性腦梗死是生于腦深穿通動脈(或其他微小動脈)的缺血性微梗死(或軟化灶),經慢性愈合后所形成的不規則腔隙,是老年人的常見病,高發年齡組在60~70 歲。該病的形成也于長期的高血壓和高血脂導致的動脈內膜損傷和血栓形成有關
意見建議:可以說以上情況對感覺和運動功能影響很小 治療的關鍵是,擴張腦血管,增加腦供血,預防復發等,常用的藥物有黃楊寧,銀杏葉,復方丹參片,西比靈,阿司匹林,等藥物,以及積極的控制高血壓和高血脂等
有用0
關注
黃樹菁
醫師
威縣七級中心衛生院婦產科
一級甲等
擅長:細菌性陰道病,盆腔積液
已幫助用戶: 131127
指導意見:腔隙性腦梗塞是腦梗塞的一種特殊類型,該病的診斷主要為CT或MRI檢查。而多發性的腔隙性腦梗塞,可影響腦功能,導致智力進行性衰退,最后導致腦血管性癡呆。
有用0
關注
李保龍
醫師
深圳市龍崗區骨科醫院內科
其他
擅長:高血壓、心腦血管病
已幫助用戶: 386288
指導意見:腔隙性腦梗塞是腦梗塞的一種特殊類型是在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閉塞引起腦組織缺血性軟化病變臨床上患者多無明顯癥狀約有3/4的患者無病灶性神經損害癥狀或僅有輕微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輕度頭痛頭昏、眩暈、反應遲鈍等癥狀該病的診斷主要為CT或MRI檢查而多發性的腔隙性腦梗塞可影響腦功能導致智力進行性衰退最后導致腦血管性癡呆
有用0
關注
陸悅
溫州醫學院內科
擅長:胃潰瘍
已幫助用戶: 218
問題分析: 腔隙性腦梗死(lacunar infarction)發生于腦深穿通動脈(或其他微小動脈)的缺血性微梗死(或軟化灶),經慢性愈合后所形成的不規則腔隙,是老年人的常見病,高發年齡組在60~70 歲。男性多于女性,為女性的2~6 倍。白天發病者居多,多數無明顯誘因,常見于亞急性和慢性起病,癥狀一般于12h 至3 天達到高峰。一般癥狀有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眩暈、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抽搐、癡呆,無意識障礙,精神癥狀少見。
動脈硬化性腦梗塞是指腦部的動脈系統中(主要為頸內-大腦中動脈系統或椎-基底動脈系統兩個腦供血系統)的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動脈管腔狹窄、閉塞,導致該動脈供血區局部腦組織的壞死,臨床上表現為偏癱、偏身麻木、講話不清等突然發生的局源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舊稱腦血栓形成。該病為最常見的腦血管病,占腦血管病的70%,5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率高,男性比女性高。
意見建議:腔隙性腦梗死的臨床特點
一般癥狀有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眩暈、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抽搐、癡呆,無意識障礙,精神癥狀少見。主要臨床體征為舌僵、說話速度減慢,語調語音變化,輕度的中樞性面癱,偏側肢體輕癱或感覺障礙,部分錐體束征陽性,而共濟失調者少見。
預后
腦梗死比腦出血的病死率低而致殘率高。隨年齡增長病死率明顯上升,平均病死率為25%左右(10%~47%)。常見死因是腦疝、多臟器衰竭、繼發感染及心肺功能不全。幸存者中病殘率亦較高,20%的幸存者在1~2 年內再次復發。
有用0
問題分析:腔隙性腦梗死是腦梗塞的一種特殊類型,是在高血壓、 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閉塞,引起腦組織缺血性軟化病變。臨床上患者多無明顯癥狀,約有3/4的患者無病灶性神經損害癥狀,或僅有輕微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輕度頭痛頭昏、眩暈、反應遲鈍等癥狀。
意見建議:
若患上了此病建議采用中醫的科學方法及時進行治療,越早治療康復的效果越好。具體的治療方案要根據患者當前的病情來決定。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