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指發熱,腸胃炎指胃腸炎。兒童胃腸炎發熱,一般要一星期左右才會完全退熱。如果沒有退熱,需要到醫院做血常規檢查,38.5℃以下不能用藥,38.5℃以上可以服用退燒藥,同時服用抗病毒的藥物,也可以進行輸液。
再治療期間,也要注意調理寶寶的腸胃,防止兒童著涼,平時要多給兒童多喝溫水,不能吃辛辣上火的食物,盡量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幫助病情恢復。
小孩兒飲食不當,脾胃虛弱,致使食物聚集腸胃,無法消化,在胃腸堆積發酵而產生熱能的發燒,以嬰幼兒為多見,此發燒四肢、掌心熱,不像感冒的四肢冷,腸胃炎的典型癥狀是嘔吐和腹瀉。
當寶寶胃腸炎發燒時,服用退燒劑是無效的,要及時補充水分。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寶寶胃腸炎發燒的原因一般是腸道的炎癥和脫水,如果服用退熱的藥物效果不好,就會出現體液短缺的情況,可以通過口服或者靜脈補液來補充,同時可以根據大便的情況來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這樣會導致患者的身體溫度逐漸下降。臨床上,對于有嚴重缺水的兒童,在發燒時最好不要服用退燒藥,可以采用液態治療,因為在補液后會有熱退的風險;如體溫持續升高,可以在補充液體后服用退燒的藥。
寶寶腸胃炎發燒可以采用直腸給藥的方式,較常使用的是退熱栓直腸納入。若無法使用退熱栓,可以口服水質退燒藥,應盡量使用少量的水,防止出現嘔吐,導致藥物無法到達腸胃,達不到退燒的目的。亦可采用中藥擦浴、溫水泡腳、外敷退熱貼等物理降溫方法。
通常情況下,急性腸胃炎加發燒3天左右才可以退燒。
黏膜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病毒后會產生自溶,從而釋放出內源性的致熱原,從而可能會導致發熱。患者需要做血常規、c反應蛋白等檢查,確定感染的種類,然后在醫生的建議下口服左氧氟沙星等藥物,體溫高于38.5的患者可以口服布洛芬、撲熱息痛等退燒藥。在治療過程中,盡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從而延長退燒的時間。
兒童腸胃炎會反復發燒,兒童腸胃炎是由感染引起的,常見的是細菌和病毒,無論是何種病因造成的腸炎,都有發熱的可能性。由于細菌侵入身體會導致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從而導致身體溫度上升,而細菌性腸炎則是由于耐受能力低而導致的反復發燒。父母應該定期帶寶寶到正規的血液和糞便常規進行檢測,確定導致發熱的病因,并對其進行相應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