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椎管狹窄的手術指征:
1、經短期非手術治療無效,癥狀加重者。
2、出現馬尾神經功能障礙者。
頸椎椎管狹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頸椎病,一般要通過測量前后徑、橫徑來評估頸髓椎管的狹窄程度,通過X線、CT、磁共振等影像學手段來確定頸髓椎管有無明顯的壓迫性,多數病人并無癥狀,會感覺到頸部的疼痛。對于有神經癥狀或沒有神經癥狀但影像學上表現為嚴重狹窄的病人,需要手術來減輕神經壓迫。
感覺、運動及大小便的障礙;頸椎管狹窄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過敏或疼痛;運動上表現為四肢無力、僵硬不靈活;大小便上一般出現較晚,晚期可出現尿潴留、大小便失禁。上肢有發沉,酸軟無力,握力減退或持物失落現象。
雙上肢四肢的麻木,無力,持物不穩,感覺到障礙,如胸腰部的一種束帶感,患者自述明顯有束帶勒在胸腰部使呼吸等受限,下肢一種無力感,如下肢踩棉花的感覺,下肢肢體的麻木,無力,肢體功能障礙等情況。
大多以四肢感覺麻木、刺痛為首發癥狀,常從手臂部開始,逐漸加重,并漸出現雙手握力下降,持物不住,胸部束帶感,下肢出現如踩棉花堆的感覺,站立、行走不穩,步態沉重,起步困難。重者出現下肢痙攣、癱瘓、便秘、小便失禁。但這些患者頸部癥狀不如四肢嚴重,可能有輕度的僵硬不適和疼痛。
頸椎椎管狹窄是不能治愈的。
頸椎椎管狹窄多是因為椎間盤突出以及黃韌帶肥厚或者骨性的增生所導致的,這種情況一般是無法徹底治愈的,只能通過保守治療來緩解癥狀。因為正常的組織結構受到破壞后,不可能再恢復到正常的頸椎椎管的樣子。出現這類情況的患者可以在醫院進行檢查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避免或者延緩病情的發展。
需要醫治。一般選擇保守治療。每日用熱水袋或熱水毛巾熱敷頸項部兩次,早起后、晚睡前各1次,每次10分鐘,有助于放松頸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因椎動脈痙攣引起的頭暈。伴有頸項部、枕后部疼痛者,涂外用消炎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