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疼痛比較明顯,可以進行局部熱敷,還可以采取按摩、推拿等方式緩解。3-12歲的兒童更容易出現生長痛。生長痛是沒有任何誘因的,除非是一些兒童在一天內進行了運動,隨后就會產生生長痛,從而引起生長痛。
生長痛的癥狀會在很短的一段時間里就會恢復,而且不會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晨。但如果是病理性的疼,通常都會有一個固定的地方,伴隨著疼痛和紅腫。
兒童生長痛的主要特征如下:
1、5-7歲兒童較常見,春季和夏季多發。
2、雙下肢疼痛為主,入睡后更明顯。
3、持續性疼痛,局部的關節肌肉沒有壓痛、無紅腫等癥狀,沒有限制活動。
4、兒童生長痛主要是體格快速增長,但鈣質補充不足導致,可以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多曬太陽會有所改善。注意營養均衡,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如蝦皮和骨頭湯等。
兒童生長痛的主要特征有:肌肉性疼痛、下肢疼痛、夜間痛等。
生長痛是生長發育特有的生理現象,6-10歲正常發育兒童常見,特征有:下肢疼痛,膝、小腿和大腿前側多發,腹股溝區偶爾疼痛,一般是兩側同時疼痛。肌肉性疼痛:關節不疼、活動受限,無紅腫、發熱、皮疹等癥狀。夜間多發:夜間和運動后無規則間歇發作,持續幾分鐘或幾小時。
生長痛不用治療,注意休息,不用限制兒童活動,加強營養,多喝牛奶、骨頭湯,多吃核桃、雞蛋、蔬菜、水果等。下肢疼痛要轉移注意力,不要劇烈運動,可以局部按摩、熱敷減輕疼痛。下肢疼痛劇烈要及時到兒科就診。
可以做局部的按摩和熱敷,減輕疼痛程度,從而緩解疼痛帶來的不舒適的感覺,按摩的時候,力度不要太大,否則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或者在睡前給小孩講故事,讓小孩在溫柔的撫摸下入睡。
兒童滑膜炎和生長痛可以通過發病部位、癥狀表現、緩解方式等方面來區分。
1.兩種疾病的發病部位不同:小兒滑膜炎多發生于關節內部,如髖關節、膝關節等。生長痛很容易發生在長骨內部,例如在脛骨內側、股骨等。
2.兩種疾病在臨床癥狀不同:小兒滑膜炎常以關節部位疼痛、活動受限、無法負重等癥狀為主。而生長痛的孩子,在一些長骨頭的位置會感覺到疼痛,但是可以進行適當的負重運動。
3.兩種疾病的緩解方式不同:小兒滑膜炎可以通過躺在床上或稍微活動一下關節來減輕。而患有生長痛的病人,即便是躺在病床上,也會有持續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