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質疏松骨折的特點是多由輕微外傷引起或為自發性骨折。老年骨質疏松癥好發于60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女性為主。老年人骨質疏松癥是由于輕度創傷或自然骨折所致,例如:平地跌倒、立位摔傷、骨折等。同時,由于小梁的疏松和脫鈣會導致病人的身高變矮,駝背畸形。X線片能清楚地反映出骨折部位、類型、移位方向和程度、骨質疏松的征象,如骨密度降低、骨髓腔擴大等。
骨質疏松骨折應先明確骨折的部位,根據部位進行
相應的急救措施。骨折部位有三個,脊柱骨折和髖骨骨折以及腕關節和肩關節骨折。老年骨質疏松患者脊柱骨折多數是摔倒,不經意碰撞所致,臥床休息避免較難動作大概2-3天便會緩解,椎體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療或支架固定。髖骨骨折較重的患者需及時手術治療,較輕可保守治療,髖骨骨折后需等待救護人員到來,在這期間避免觸碰。腕關節和肩關節骨折需夾板進行矯正。
老人的骨頭很可能是由于骨質疏松癥引起的。對于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癥,可以服用中藥進行調理。
一:溫陽止疼,具有溫陽化涼、祛濕止疼之功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宜選用川烏、制草烏、肉桂、川椒、附子、續斷、巴戟天、枸杞、地龍、白芥子、枳殼、牛膝各十兩,加水煎服。
二、補腎祛瘀湯:熟地、山藥、杜仲、當歸、山萸肉、枸杞子、女貞子、菟絲子、枸杞、川斷、桃仁、紅花、土元、陳皮各十兩,并可依此配合服用,如果是腎陽虧,可以選擇枸杞子、女貞子、鹿角、生姜、肉桂等;去菟絲子和生龜板是偏腎陰虛的;如果下肢有痛感,可以加牛膝、獨活,具有補腎充精、活血通絡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骨質疏松型腰背痛。
骨質疏松性骨折以股骨轉子間骨折最為多見,股骨頸斷裂,此外還可發生橈骨遠端斷裂和腰椎骨質疏松性骨折。
在臨床上還會出現肱骨頭與尺側副韌帶等其骨骼方面的疾病,這些都可以導致患者發生嚴重的骨質疏松性骨折。骨折發生后,需積極改進檢查,清楚損傷具體范圍,如有手術指征,則應該積極手術。
此外,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使用抗骨質疏松藥物進行治療。
男性骨質疏松癥骨折的特點有骨折、骨強度低。
骨質疏松導致嵴柱彎曲度增加,容易造成椎管狹窄或閉塞等并發癥,通常發病年齡70歲后發病較多,發病時間比女性晚十年左右,病人身材矮小,駝背的癥狀比婦女更輕微,腰背痛和四肢關節痛的癥狀亦較輕微,且約65%的脊柱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無疼痛癥狀。骨折發生率較女性低,骨折高發部位為髖部,腕部次之,脊柱最少,但是髖部骨折術后死亡率很高。
骨質疏松性骨折主要采用內固定和關節置換治療,所以出院指導具體如下:1、飲食上要做到營養均衡,加強營養,促進康復;2、在營養均衡調節的同時要進行康復鍛煉,和肢體的功能性鍛煉。3、抗骨質疏松治療,可以吃點鈣質和維生素D來補鈣,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4、患者年紀大,要預防生活日常跌倒的可能性,跌倒是會導致骨折再次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