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有很多方面,重點是功能恢復,在術后的一周內是功能康復恢復較為理想的時期,但一周內必須達到醫生要求的康復程度,肢體活動度與屈伸活動度是康復的重點,未達到要求手術時留下的切口瘢痕極有可能與關節黏連,后期康復較差身體機能會明顯下降回家后第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以及十二個月為復查重要期,可更好的觀察恢復情況。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鍛煉是做好術后鎮痛,出院后醫生應定期隨訪指導其術后康復。首先應將疼痛降到最低,使老人可以睡好覺;其次保證老人在術后早期下地活動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關節僵硬是因為膝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已經萎縮,術后糾正了患者膝關節伸不直或畸形的問題,會造成本來萎縮的肌腱特別緊張,即使手術時做了松解,術后也容易再次因為疤痕攣縮又喪失了活動度,因此術后一定要堅持鍛煉。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可以在正規醫院進行。
膝關節置換術的操作一般是全身麻醉和腰椎復合麻醉。一般采用平躺姿勢,從膝關節正中切入,將皮下和深層肌膜剖開,再將髕骨朝外翻轉,清除骨贅、滑膜、半月板、韌帶。再在組件下進行截骨,使用試模具檢查關節的松緊程度,在沒有問題的情況下,便可使用假體用骨水泥進行牢固的固定。術后要做好消炎和抗凝的準備。
關節松動、不正確的鍛煉、感染和周圍性關節炎是導致膝關節置換手術后出現的疼痛。關節松動:膝關節在做膝關節置換的時候,如果假體不牢固,導致關節松動,就會引起膝關節的疼痛。不正確的運動:在人工膝關節置換后要進行關節的功能鍛煉。感染:手術中的操作和術后的護理都有可能導致感染,如果感染時間長了,患者的膝蓋會有明顯的疼痛。4.外周性關節炎:術后有一些病人會發生外周性關節炎,引起關節疼痛。
膝關節置換術后發生感染是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術后感染分為早期感染和晚期感染,早期感染主要指術后一個月以內的感染,在藥敏培養結果進行抗感染治療的同時進行營養支持,改善營養免疫狀態,還是通過局部清創、保留假體而達到切口愈合、感染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