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中藥治糖尿病可根據糖尿病的癥狀來判斷。
通常,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口渴多贏、口干等癥狀,,可以通過服用消渴方、天花粉、葛根、麥冬、烏梅等中藥材來調理。患者若多食易饑、形體消瘦、大便干燥,則多為胃熱熾盛之證,可用玉女煎、生地、石膏、黃連等中藥;如果出現尿頻、尿液渾濁、腰膝酸軟等癥狀,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知母、桑葚等藥物。
以下中藥可以調理糖尿病:
1、玉泉丸,是清代名醫,是治療糖尿病的有效藥物。市場上銷售的玉泉丸是在第一代玉泉丸的基礎上研制而成,配以葛根、花粉、生地、五味子等中藥。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可用于治療輕中度型糖尿病和老年糖尿病。
2、降糖甲片,主要成分:黃芪、黃精、太子參、生地、花粉。可用于治療:癥狀益氣養陰,生津止渴。2型糖尿病的適應癥。
3、金芪降糖片,功能及主治:清熱益氣,主治氣虛內熱消渴病,癥見口渴喜飲,易饑多食,氣短乏力等。用于輕中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可預防糖尿病的中藥有:
1、胃熱旺盛型:白虎加人參湯,玉液湯。處方:人參、石膏、知母、山藥、黃芪、五味子、天花粉、葛根、雞內金、黃連、甘草。
2、氣陰兩虛:生脈飲與六味地黃湯。處方:人參、麥冬、五味子、山藥、山茱萸、牡丹皮、澤瀉、茯苓、生地。
3、腎陰虛型:處方:六味地黃湯。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生地、麥冬、天花粉、天冬等。
4、陰陽兩虛:歸腎氣丸加減。處方:附子、桂枝、茯苓、山茱萸、牡丹皮、澤瀉、山藥、補骨脂等。
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如下:
1.黃芪,具有健脾益氣、固表止汗、利尿消腫的功效。本品適用于脾胃虛弱、肺氣虛的糖尿病患者。
2.山藥,入脾、肺、腎經,性寒不燥,有補脾胃、養肺滋腎之功。與薏苡仁配伍可以減少飲食。適用于各種類型的糖尿病,尤其適合脾胃虛弱、口渴易餓者。
3.玄參,味苦咸,入肺、腎經,有滋陰降火、除煩解毒之功效。與黃芪、天花粉、丹參、黃芩、梔子配伍,具有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口干、小便多、食欲過盛、神疲乏力。
4.人參,具有滋補五臟、安神明目、益氣強身、延年益壽的功效。光是增加體力,就能大大補充元氣。
糖尿病屬于中醫的“解渴”范疇。陰虛是基礎,燥熱是消渴的基本病機。清熱潤燥,養陰生津是基本的治療原則。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具體分為:
1.常用中藥有栝樓、茯苓、陳皮、葛根、麥冬、生地、黃連、黃芩、石膏、地母、玄參、梔子、黃芪等,可以滋陰清熱。
2.消渴久了容易引起病變,即陰損陽,導致陰陽兩虛,常用地黃、山茱萸、補骨脂、枸杞子、五味子、澤瀉、牡丹皮、黃精和附子等補腎和降血糖。
3.血瘀貫穿糖尿病始終,常用丹參、三七、川芎。
治療糖尿病的中藥配方如下:
1、新鮮地黃治療。方法如下:鮮地黃50克(或生地黃)、酸棗30克、粳稻100克。首先,可以在生地、酸棗仁中加水煮沸,過濾汁液,用汁液煮粥,隨意服用。
2、用馬齒莧治療。方法:100克馬齒莧干品,水電氣品,每天一劑,早晚服用。本方對未服用西藥治療糖尿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首次發病的糖尿病患者療效顯著。
3、紅薯葉治療。紅薯葉150克,冬瓜200克(含皮革)。紅薯冬瓜里放500毫升水,煮到冬瓜變脆為止。服用1-2次。適用于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