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2個月的嬰兒打脊灰疫苗后發燒通過以下方式治療好,具體分析如下:
2個月的嬰兒打完小兒麻痹癥疫苗后會出現發熱,這是接種疫苗后的正常現象。疫苗是一種生物制品,也是一種抗原,一般可以用退熱貼、毛巾、紗布沾適量的溫水來熱敷孩子的額頭,如果孩子的體溫高于38.5攝氏度,可以不要使用布洛芬混懸液,但是要及時進行物理降溫,同時注意溫度的改變。
一般情況下,打完脊灰疫苗后發燒,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日常護理、物理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具體分析如下:
1.藥物治療:打完脊灰疫苗后發燒,發燒達到或超過38.5度,家長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滴劑、利巴韋林顆粒等藥物給寶寶治療。
2.物理治療:打完脊灰疫苗后發燒,可以用冰塊冷敷額頭、溫水擦浴、貼退熱貼等,達到物理降溫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退熱的同時要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
3.日常護理:家長要讓兒童多休息,注意保暖,空氣注意流通;平時要讓兒童多喝水,注意選擇清淡、柔軟、易消化的食物。
口服脊灰疫苗滴劑后發熱要及時退燒,輕微發熱可以不治療,體溫37.6~38.5℃可以用溫水浴或用34~37℃的溫水擦拭腋下、腹股溝、頸部、額頭、手心、腳心等部位進行物理降溫;如果體溫高于38.5攝氏度,可以使用安瑞克之類的退燒藥物。如果孩子是單純的服用脊灰疫苗滴劑引起的發熱,那么在一到兩天之內就會退燒,同時還會出現其它的感冒癥狀,需要針對原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一般情況下,寶寶打疫苗后發燒注意勤喝些溫熱水、飲食清淡一些,或者配合一下物理降溫,可以用冷毛巾濕敷額頭,或干毛凈包裹冰塊放置在額頭、枕部、腋下、頸部、腹股溝等處,但需要注意時間防止凍傷,體溫會很好的恢復至正常。
如果伴有精神狀態欠佳時,可以酌情的考慮使用退熱藥物首選對乙酰氨基酚,必要時需要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一般情況下,寶寶接種了疫苗之后會發熱,要根據發熱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比如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可以考慮是上呼吸道的疾病,可以口服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小兒頭孢克肟、鮮竹瀝口服液等藥物進行治療;寶寶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時,可以口服媽咪愛、蒙脫石散、乳酸菌素片等藥物進行治療。體溫38.5攝氏度以上要吃退燒藥,沒有明顯的表現,可能是因為打了一針流感引起的發熱,可進行物理降溫。
通常情況下,寶寶打麻風疫苗后發燒可以通過藥物、物理降溫來治療。
寶寶打麻風疫苗后在1-2周內可能會出現一過性的發熱反應,其中為輕度發燒,持續一2天后可自行緩解,所以不需要處理,可以適當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出現交叉感染,但對于中度發熱反應或者是發熱超過48小時,還可采用物理方法、藥物進行治療。物理方法包括冷敷、貼退熱貼、洗溫水澡等,退熱藥物,如美林、泰若林、小兒柴胡口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