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中耳炎治療滴鼻子管用。
分泌性中耳炎與耳鼻喉的解剖學有關,耳鼻間有一根管子相連,稱為咽鼓管。如果咽鼓管功能有問題,比如受到壓迫,比如炎癥、水腫等,就會導致咽鼓管不通暢,造成中耳負壓,中耳會有分泌物,會積水,從而引發分泌性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導致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在此期間可以進行中耳炎的輔助治療,比如清洗鼻腔,滴鼻液。
兒童分泌性中耳炎屬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大多數都可以通過保守治療來進行恢復,只有極少部分需要手術治療,通常會反復發作。
如果治療效果差的患兒,要采用手術治療。是否手術應要根據病情和病變的嚴重程度而定,大部分中耳炎保守治療就可以,如果保守治療的效果不好,再考慮進行手術治療,另外可以做聽力測試,估評聽力水平。
小兒中耳炎的治療采用全身治療,早期應用足量非耳毒性敏感抗生素。直至感染完全控制,炎癥徹底消退后仍需繼續給藥,鼓膜切開術,小兒鼓膜較厚,不易穿孔,必要時可考慮進行鼓膜切開術以通暢引流,縮短病程,防止并發癥。
中藥對于中耳炎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中耳炎是中耳耳道內的炎癥,主要是由于細菌病原感染中耳耳道,引起炎癥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從而引起一系列的情況。對于中耳炎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并針對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療。若處理不及時容易加重病情并引起嚴重后果,如聽力喪失等。中藥在中耳炎的治療上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主要是用于清熱降火等功效,能夠幫助患者更快的恢復;但僅為輔助作用,若想通過中藥進行治療,是不可取的。平時注意休息,避免辛辣及上火的食物。
一般來說,小兒中耳炎需要住院,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具體分析如下:
中耳炎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要入院,如果是輕微的中耳炎,可以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同時還可以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不用住院,如果是病情較重的患者可以通過靜脈注射,無需入院。如果是重度、有膿腫、需外科手術的患者,則需要住院。
家長應該讓患兒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豆類、豆制品等,保持環境安靜和室內空氣新鮮,并注意休息,適當運動。
兒童中耳炎是一種炎癥性疾病,它侵犯了所有或部分的中耳。癥狀有:
1、全身癥狀:急性中耳炎兒童全身癥狀比較嚴重,可伴有消化道癥狀,如發熱、畏寒、嘔吐、腹瀉等。
2、耳痛,在中耳炎的時候會出現劇烈的跳動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和咳嗽時會加重。較大的孩子會有耳鳴,而較小的寶寶則會出現煩躁、哭鬧、夜眠、搖頭、用手搓耳朵等癥狀;由于孩子在吮吸和吞咽時會出現更嚴重的耳痛,因此孩子不愿意喝牛奶。有些孩子會不愿意觸摸耳朵。
3、鼓膜穿孔,在鼓膜穿破后,會有液體從耳朵里流出,起初是血水,后來變成了膿液。耳膜穿破后,疼痛會消失,體溫會慢慢降低,身體的不適也會消失,孩子們也會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