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心肌梗死的方法通常有改善生活方式、服用藥物等。
心肌梗死的發病機理是由心臟供血的動脈,也就是冠狀動脈,在動脈硬化的同時,還會出現血栓,因此,要想防止心肌梗塞,就必須要防止動脈硬化。一般可以在日常的飲食習慣中進行調整,同時還可以用藥物進行調理。患者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飲食清淡,同時還可以遵醫囑使用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有利于降血小板、提高血液循環等。
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后1周內,屬急性期,這個時期就是必須有良好的休息,目前還沒有絕對臥床休息的要求,但切忌過度疲勞,最多也就是下床活動一下,此種狀況仍應以患者血流動力學平穩為條件。對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過度勞累,這樣才能夠讓心肌恢復到正常狀態。心肌梗死后1個月內均不能做勞累活動,以平常走路或做家務為主,這也未嘗不可,但切忌過度疲勞,忌情緒激動。如果癥狀嚴重,患者一定要堅持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調脂和穩定斑塊的藥物,增加冠脈供血,控制心室率等藥,也要經常到醫院復診。
另外,還要注意不要吸煙和酗酒,這樣會對病情造成不利影響,也不利于身體健康。
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日常護理來預防心肌梗死,具體內容如下:
不良生活習慣可能會誘發心肌梗死,因此,在預防心肌梗死時患者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注意日常護理;颊咭宓嬍,應盡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也要避免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此外,患者可以適當地進行運動,以增強體質,患者還要避免熬夜,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通常情況下,心肌梗死可以預防。
心肌梗塞是因為冠狀動脈斑塊破裂,形成了血栓,造成了冠狀動脈的阻塞;颊呖梢允褂每寡“逅幬,口服阿司匹林能有效地防止血栓的發生,對心臟、腦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穩定斑塊可以長期使用他汀類藥物,能夠穩定甚至縮小斑塊,逆轉斑塊的形成。另外要定期復查,對于有風險的病人,推薦做冠狀動脈造影或CT,以早期發現不穩定的斑塊和血管狹窄,并盡早進行介入治療。
心肌梗死的原因有過度的勞累,情緒激動,暴飲暴食,寒冷刺激,大便干結排便困難,大量吸煙,飲酒等,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壞死,表現為劇烈而持久的心前區疼痛。
心肌梗死室顫先兆是胸痛。
心梗是冠心病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以胸痛為主,以胸骨中下段的壓迫感為主,甚至出現壓榨性的疼痛,這種疼痛會一直沒有緩解,而且會越來越嚴重,還會出現全身出汗、休克、暈厥等情況。除了以上這些,有些病人還會有反復發作的心肌梗塞,這種心絞痛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會反復發作,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就會引起心肌梗塞。